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厚植沃土揽英才 智汇林都促发展

2024-09-26 黑龙江-伊春-伊春区
所在地区: 黑龙江-伊春-伊春区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6日
建设快讯正文

厚植沃土揽英才智汇林都促发展

我市“1+N”人才政策发布两周年工作综述

2022年9月,我市重磅发布“1+N”人才政策,系统性重塑林区人才工作体系。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实施“智汇林都”人才集聚工程,重点夯实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高位推进党管人才领导机制健全完善,全市人才工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标准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统筹谋划;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人才事项,每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发布人才工作要点,研究推动人才工作;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人才工作中心,人才工作专职力量大幅度强化。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精准发力,接续制定“林都精英”选树、“党政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公寓管理、人才补助发放、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流动监测等系列配套政策,目前我市“1+N”政策体系已涵盖各类办法、细则、方案40余项。

——引才成效较为显著。两年来,新引进各类人才8000余名,是我市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人才集聚;新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9名,超过了过去10年的引进总数;引进博士研究生4人,实现了近年来引进博士人才零的突破。

——平台载体更加多样。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首次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心)3个;新认定省级科技孵化器3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智能工厂1个、绿色工厂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各类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到45个,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8家。

——人才投入日益增长。两年来,全市人才资金投入翻了一番,发放新引进人才生活补助850余万元、租购房补贴225.5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资助资金516万元,发放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补助经费480万元;新建各级人才公寓2.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700余张,全市公寓面积、保障人数均较2022年以前增长了一倍以上。

群贤毕至,涵养人才集聚“蓄水池”

我市聚焦“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创新打造“智汇林都”人才集聚品牌,实施十个专项人才行动,每年制定《人才引进需求目录》,为全局性人才引进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搭乘“市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等全省统筹组织的引才活动“东风”,常态化深入省内外高校揽才,累计吸引3500余名高校毕业生来伊就业。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创新实施了独具林区特色的人才引进专项活动——“党政储备人才”,灵活利用事业编制“周转池”,通过不设开考比例、直接面试的方式,靶向引进“双一流”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人。此外,我市还通过“林都优青”“伊人返乡”等特色活动专项引进硕博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向党政事业加速集聚的“伊春模式”。

着重破解企业引才“单打独斗”局面,偕伊春森工、建龙西钢、鹿鸣矿业等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引才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青春送岗职等你来”等招聘活动,打通高校就业与企业引才“快车道”,累计引才2300余名;伊春职业学院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毕业生留省、留伊就业人数连年上升,分别从2021年的403人、225人,提升到2024年的1291人、491人。

持续拓展人才引进路径,依托“伊春生态日”“两山”财富研讨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世论坛”以及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全省党校系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智库论坛、首届全国氧吧经济交流大会、开通“林都号”旅游列车等契机,柔性引进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入驻各类人才智库、人才驿站,为伊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智献策。

深化改革,破除人才发展“紧箍咒”

我市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持续向用人主体放权,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建立编制计划保障机制,统筹设立市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用于满足满编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需要,着重解决教育医疗领域“无编难引”“有编难用”“超编难为”问题,两年来,通过周转编制全市引进各类人才70余人。

支持中高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用编方式从过去的“审批制”向“备案制”改革,伊春职业学院、伊春技师学院、市第一中学等多所院校新引进青年教师200余名,35岁以下教师占比由18.76%提升至32.69%,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由7.11%提高到11.32%,教育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初见成效。

支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为伊春职业学院、伊春技师学院下放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权限;为市中心医院下放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为市第一中学、伊春卫生学校、伊春林业学校等下放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两年来,通过自主评审方式教育、医疗卫生系统累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50余人。

制定出台《伊春市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在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青年基金专项,加大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支持力度。

推动“县管校聘”落地落靠,全市83所学校6500余名教职工竞聘上岗,交流轮岗校长、教师680人次,教师队伍的科学合理流动有效解决了部分学校超编和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初见成效。

全面落实“三放宽一允许”政策,支持县(市)区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落实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引才成效显著;鼓励教育、医疗卫生系统突破固化引才模式,创新采用“现场直招”方式引进专业人才167人,有效弥补了教育医疗领域专业人才缺口。

激发动能,点燃人才成长“强引擎”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我市聚焦产才融合互促,精心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

实施“双创人才”引育行动,积极打造“就业岗位推荐官”“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等就业服务品牌。建设“伊春就业超市”,囊括各类用人主体267家,精准匹配企业招聘信息和人才就业需求。

积极落实就业见习政策,募集就业见习岗位4700余个,开展就业见习1200余人,累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300万元。

深耕校地合作资源,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地合作载体,新签订合作协议43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合作共建“特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与江南大学同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支林计划”,先后承接21名林业相关人才在伊春森工集团公司开展实践锻炼。

依托中国大学生“森林里的家”实习实训基地、“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承接4300余名大学生在伊开展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在铁力市成功创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实施产业技能人才引育行动,主导域内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政校企”联盟,加盟企业增至54家。伊春职业学院与北京建龙重工合作开设“建龙订单班”“建龙现场工程师培养班”,为伊春森工集团公司定向开设“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等专业,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600余名。

将人才培养纳入干部教育整体规划,两年累计培训教育医疗、农村实用、生态旅游等各类人才3.82万人次;实施“林都青松”工程,聚焦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关键节点,制定年轻干部调整配备、教育管理、监测预警等措施办法,统筹建立了涵盖2700余人的市县两级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

强化引领,释放人才作用“驱动力”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切实增强人才凝聚力、向心力,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推荐姜培恒、杜帛霖等一批人才选举为省、市“两代表一委员”,金鑫、张洪海、赵莉莉、赵巨彬等一批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被市委授予“两优一先”荣誉称号。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召开伊春市“林都精英”选树大会,从各领域各战线选树“林都精英”10人、“林都英才”40人,并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行动,支持鼓励本地人才参加省级评选评优。两年来,推荐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认定省高层次人才9人,获评“龙江大工匠”1人、“龙江技术能手”1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名中医”1人,新增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

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项目,遴选项目带头人64名,4名“头雁”创建的生产基地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30余个,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5万亩次,初步形成了头雁振翅、雁阵齐飞的乡村创业示范带动效应。

征集东北林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000余项科技成果,参与举办“汇智龙江”科技成果路演活动13场,推介科技成果79项,推动6个合作项目签约,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争取28位省级特派员服务伊春,同步选派3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9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为农户引进优良品种40余个,累计服务带动农户2350户,解决技术问题1022个。

把基层一线作为人才专家发挥才智的主战场,组织开展“人才专家服务行”“聚焦双振兴专家基层行”等活动,选派农林、教育、医疗、电商、税法等领域近百余名人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免费义诊等,服务群众万余人次。

优化环境,培育人才生态“新优势”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我市不断在打造人才发展“好生态”上做加法,分类施策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广惠域内英才。

严格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人才专家制度,领导干部主动与人才结对子、交朋友,经常性走访座谈、慰问探望,年均开展联系服务1400余人次。

市县两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标准从每年1000万元、50万元,分别提高到每年2000万元和200万元,两年来,全市人才发展资金实际投入1.26亿元。

进一步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首次申请贷款额度提高到78万元,贷款比例提升到80%。市第三人才公寓改造完毕投入使用,新增床位254张;县级人才公寓新增床位443张,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制定出台《伊春市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认定市高层次人才1380人次,同步制发“林都惠才卡”,人才凭卡在景区游览、交通出行、专窗办理等方面享受系列优惠政策。

统筹建立“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热线一号”服务机制。依托黑龙江政务服务网开设“人才政策服务”专区,主要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申报;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医疗机构以及景区景点开设服务窗口60余个,设立人才服务专员140余人,为人才提供领办代办专办服务;开通“人才热线”,高效接听各类咨询300余人次,解决问题50余个。

组织280余名各领域人才开展研修活动,体验我市自然生态之美和特色产业之兴;常态化组织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促成80余对青年男女情定伊春。

创新人才工作宣传形式,通过深入基层宣讲省市人才政策、录制解读访谈节目《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动力”》、纪实类节目《人才政策暖人心》、制作人才工作专题片《祖国林都人才兴》、拍摄引才动态短视频、编印《林都人才风采录》、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广泛发布人才工作经验信息等方式,持续扩大人才工作声势,营造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1+N”人才政策的有力助推下,伊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健全的政策、更加务实的机制、更加舒心的环境,聚力吸引优秀人才加速汇集。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伊春将以更加诚挚的热情邀请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来到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施展人生抱负、书写精彩华章。

(市委组织部供稿)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