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中国农民丰收节丨秋分时节 “丰”景如画

所在地区: 重庆-城口-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0日
建设快讯正文

今年秋分时节(9月22日)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节主场设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宣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潜能,提供精细气象服务,护航粮食安全,助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秋分时节,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稻进入丰收季。 王罡?摄影

丰收田里的气象智慧

筑起稳固“大粮仓”

千里沃野,稻菽飘香。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金黄色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玉米棒低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上,这是对辛勤劳作一年取得硕果的最高礼赞。

东北地区是我国秋粮丰产的“主阵地”。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农情调度显示,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实播2.29亿亩,农作物总体长势良好,粮食丰收在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六合镇丰收景象。 李龙生?摄影

“总体来看,2024年作物生长关键期农业气候资源丰沛,虽然营养生长初期出现低温、多雨、寡照时段,但营养生长后期和生殖生长期热量得到及时补充,整体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当前各地作物长势良好,今年全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晾晾表示。

今年,黑龙江加快推进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当好国家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气象部门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为依托,开展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并研发了水稻、玉米作物春播及移栽预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和移栽时间,为农户提供科学的农事安排建议,优化种植布局,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建起高水平“齐鲁粮仓”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稻浪滚滚、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香气四溢。

“灌浆后期是小麦良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济宁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燕表示,做好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防范非常重要,从5月初开始,气象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联盟”就持续发挥作用。兖州是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辖区有良种繁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734家,小麦良种繁育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

“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的干热风等灾害预警提示,为我们做好良种灌溉和‘一喷三防’提供了重要指导。”济宁红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红娣指着手机屏幕说。

近年来,山东气象部门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工作,深入挖掘服务需求,多举措保障粮食丰收丰产。

在青岛,市气象局与智慧乡村发展服务中心合作,将农业气象数据接入青岛市智能农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并推进农险气象技术服务,与多家保险机构合作,为农险服务装上“智慧芯”。

秋分前后,山东省青岛市气象局业务人员赴麦收现场开展走访调研。宋琳?摄影

在泰安,市气象局以全链条气象服务为舵,精准把握农业生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在东营市河口区,盐碱地曾是农业发展的难题。但如今,在气象与农业技术的共同推动下,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分析盐碱地气候特点,探索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共同研发优良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模式,增加了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效益。

走进丰收的田间,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感慨地说:“今年的丰收,多亏了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有了他们的及时帮助,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邹俊丽、李玥、贾小芹、宋鹏程、刘欢、宋琳对本文有贡献)(作者:张晓卿?祁慧)

智能灌溉促增产“风光”互补助振兴

突泉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气象部门摸清了玉米生长各时期灌溉量的湿度和深度指标,通过他们预测的精细化灌溉量,我不用去地里,只用手机操作,即可完成灌溉,省水省电还省力!”内蒙古突泉县永安镇村民于小东说。此前他参加了突泉县政府和气象局联合举办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特别是乡村特色产业是关键。

今年,气象部门着力打造突泉县“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合作社+多作物”服务模式,新增示范区面积6485亩,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60万亩,手机端用户达1.7万人。经过前期试验,每亩地可节水70吨、节电4.5度,综合节省支出不少于185元,力争耕地保苗5500株、粮食亩产700公斤以上。节水节电、降本增产,气象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实现了以智能化和科技化气象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

2024年是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突泉县的第十一个年头。这些年来,中国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8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4个,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25家,帮助转移和新增就业近1000人次,帮助销售突泉县农产品近1.5亿元,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持续贡献气象力量。

贺兰山下,绿色能源焕发生机

“目前我们这里安装院内光伏设施的村民有200户,每人每年可增加收益3000元。”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冯记沟乡副乡长王磊介绍,根据气象部门太阳能资源评估区划,盐池县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屋顶光伏、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盐池滩羊养殖”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贺兰山下风能资源富集,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风力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排排巨大的风电机组遍布山间,叶片迎风飞舞。

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绿色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雒璇摄影

宁夏气象部门通过“前店后厂”的方式,借力引智推进国家级新能源预报服务产品本地化应用,依托区域自动站监测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提升对风电场运行和电网调度的服务保障能力。

“气象条件对风能发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发电量,还关系到风力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气象服务对我们优化运行策略和提高发电效率功不可没,未来也必将大有可为。”贺兰山风电场技术工程师张轩说。风电企业为周边村镇的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作者:覃南珠?雒璇?朱君凤)

科学防灾减灾?呵护乡村平安

7月8日夜间到14日白天,重庆市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7月9日21时56分,双河乡防汛责任人接到城口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提示本轮降雨强度大、有致灾风险。双河乡各村头的应急大喇叭随即响彻村头巷尾,沿河19户56名群众有序撤离,避开了随后袭来的山体滑坡。

农村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薄弱环节。乡村要振兴,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不设防”的短板问题。

针对农村防灾减灾薄弱环节,目前重庆气象部门已在全市11232个社区(村)建设了预警村级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市-区(县)-乡镇-村四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互联互通,确保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针对农业生产防灾,重庆市气象局研发“气象格点实况预报+农业气象指标”精细化产品体系,构建“气象预报预警+分类分级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应对农业技术产品体系,与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协议,联合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为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增收致富、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数字乡村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支撑。

今年“7·8”大暴雨天气过程适逢巫山脆李采收上市的关键期,巫山脆李气象服务中心与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基于“气象格点实况预报+农业气象指标”的脆李雨害风险预警产品,通过“农业天气通”App等推送“气象预报预警+分类分级措施”信息,县果业中心等单位及时联动,组织大户采取果树覆膜避雨措施,降低雨害裂果率,有效降低农民经济损失。

在江西,气象部门立足当地特点,苦练“内功”,守住农村防线。

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与省应急广播平台(含全省10.7万余个应急广播终端,行政村覆盖率100%)的对接,通过该发布系统可直接精准勾选预警影响区域内的应急广播终端发布预警(大喇叭播报)。

江西气象部门将农业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和全省乡村建设行动,通过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预警业务体系,优化基于气象影响和风险防范的决策气象服务,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据此部署全省农业生产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为江西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贡献气象力量;积极融入全省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将暴雨等气象灾害列为农业巨灾保险触发条件,助力各地共获理赔金1.487亿元。(武强、王波、舒婷、易雪婷对本文有贡献)(作者:蒲希?黄奕廷)

农业遗产里的致富“密码”

金秋九月,在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和红彤彤的稻鱼交相辉映,又是稻鱼双丰收的一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好山好水好空气,哺育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1300多年前,青田的先民们创造出“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千百年来青田劳动人民循着古老的节气农谚,充分利用日照、大气、水为稻谷生长提供能量,稻谷为鱼提供小气候环境和饲料,鱼又起到松土增肥、增加溶氧、吞食害虫的作用,探索出人居、农耕、渔业多业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创造出弥足珍贵的气象人文财富。

秋分时节,在浙江省青田县,村民们在稻田里抓鱼,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 项沁豪?摄影

方山乡是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年均气温17.3℃,年均相对湿度82.7%,气候温润适宜,负氧离子年均浓度达2219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水塘农田星罗棋布,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水皆有鱼,如今已经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2017年开始,气象部门在龙现村建设了气象监测设施,业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水稻生长和田鱼养殖所需的气象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持续为水稻种植和田鱼养殖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2022年7月,在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召开之际,气象部门提升改造了“稻鱼共生”气象研学馆,通过观测数据揭示稻鱼共生的气候“密码”,为参会的全球各国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吴丽君 胡长晓)

泡桐花开映初心?沃野千里蕴新景

九曲黄河末道弯,恰在河南兰考。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和改道,历史上的兰考饱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之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兰考风沙地24万亩、涝地36万亩、盐碱地26万亩,而耕地面积不足100万亩。

直到1962年,焦裕禄赴任兰考,带领当地群众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三害”治理之战。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475个日夜,焦裕禄辗转跋涉2500多公里,深入一线察风口、探流沙、涉洪水,寻找治理灾害的良策。

焦裕禄精神在兰考深深扎根,鼓舞着一代代兰考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治理灾害的实践中逐梦丰收,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今日的兰考,田间道路笔直通畅,万亩良田绿意盎然。以全国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县为契机,兰考通过探索推进“5G+智慧农业”、线上线下双轨运营的农事服务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保障服务,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2万亩,从昔日“三害”肆虐时亩产仅46.2斤,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吨粮田。

星流月转,沧海桑田,“三害”之地孕育新的希望。兰考充分利用独特的黄河故道资源,立足黄河水灌溉优势及本地气候特点,培育形成兰考“新三宝”(红薯、蜜瓜、花生),兰考红薯获评“中国气候生态优品”,唱响特色农业产业化“三重奏”。黄河故道边,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300架白色巨型风车屹立于曾经的风口,155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达212万千瓦。曾经焦裕禄治理“三害”时种下的泡桐,也成为兰考现代家居、民族乐器等特色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带领大家从过去“一年辛苦半年糠”走向富足安康好时光。

“梦见兰考的小麦丰收了。”60年前,在病榻上的焦裕禄轻诉所愿。60年后,兰考风沙小了,生态好了,庄稼丰收了,产业起来了。泡桐花再开,向人们诉说栉风沐雨后的苦尽甘来,展示乡村蝶变的崭新画卷。(作者:陈争 周爱春)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