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科学教育改革的“宁波实践”——专访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所在地区: 浙江-宁波-高新区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8日
建设快讯正文

res01_attpic_brief.jpg

□本报记者 言 宏

近年来,科学教育成为教育政策中的高频词,国家层面前所未有地密集出招,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宁波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将推进科学教育优质示范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日,记者专访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请他谈谈宁波在科学教育上的典型经验。

记者: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宁波为何选择科学教育作为突破口,有什么特别的考虑?

毛才盛:主要是因为科学教育关乎国家战略部署,关乎区域特色发展,关乎学生全面成长。

从培养目标看,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从经济角度来看,宁波长期以高端制造业立市。推进科学教育,延伸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链条,有利于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也将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从文化传承来看,宁波要赓续“院士之乡”美名,就须全面落实“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中小学阶段强化科学教育,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培养好宁波本土“小院士”。

记者:在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曾碰到怎样的困难,宁波又是如何应对的?

毛才盛:宁波开展科学教育起步早,早在2009年就谋划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在全国率先出台《小学“科技校园”工程实施意见》。15年来,宁波的科学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突破,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资源协同方面、基础保障方面。个别学校家长把科学课程当成“副科”,不够重视。校外的大院大所、高端高校、高精尖企业拥有丰富科教资源,但由于体制机制不畅,没有直接服务学生成长,造成了科教资源不融合问题。小学科学教师中有少数人缺乏理科背景,兼任教师总体占比偏大。科学教育投入存在区域差异,在探索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募集、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方面还需拓宽思路、狠下功夫。

为破解这些难题,宁波统筹部署科学教育行动方案,出台《宁波市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立市级科学教育指导中心,由党委政府统筹,相关部门、社会组织齐抓共管。设立市级科学教育专项经费,对县(市、区)进行资金引导,撬动县(市、区)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目前来看,在宁波已初步形成强烈的重视科学教育、做好科学教育的普遍共识和社会氛围。

记者:宁波目前就科学教育提出了“三个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三个一体化”分别指什么?

毛才盛:宁波以高效能改革为主要抓手,在充分整合共享校内外科教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科学教育从中小学“单兵作战”转向家校社、大中小学、教科研“三个一体化”全力推进。

首先是创新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环境。我们落实“一校一基地”制度,推动每所学校就近结对一所校外科学实践基地。以建设家庭实验室为纽带,开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家庭实验课,定期组织开展的“宁波市中小学生小小科学‘家’活动”、家庭实验秀等系列项目吸引了学生及家长200余万人次参与。还有,推动全市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集团化实现全覆盖,支持集团校内学生游学、教师走教成为常态,各类科学资源得到有效共享。

然后在育人机制上,突出大中小学一体化。宁波建成了12个科技特色高中并向下辐射,形成金字塔形中小学科学特色学校体系。每月邀请院士、科学家大咖开展“院士开讲啦”讲座,推出“科技新苗计划”“科技素养大讲堂”等育人项目,成立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必不可少的是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提出了教科研一体化的思路,建立了48个市级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举办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自制教具比赛、学生作品展等活动,参与师生超过80余万人次。强化以赛促学,将教育部自然科学类白名单活动下延,构建“市—县—校”三级赛事体系。

记者:在开展科学教育的进程中,宁波具体有哪些行动?

毛才盛:从目前总结来看,宁波实施的主要有科学名师培育行动、创新实验升级行动、拔尖人才培育行动、社会协同共育行动。

我们充分发挥“大先生”的引领作用,有8位院士、200余位教授及500余名科技人员担任科学副校长,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实施科学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拔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科学教师,到高校、研究所、高新企业进行深造,定期评选优秀科学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实验员。每月通过“院士开讲啦”讲座、科学公开课、科普大讲堂等形式,提升教师理念技能及学生科学素质。

普及科学实验是宁波科学教育的一项传统优势。我们推行“大实验”教育理念,通过联合大院大所、高新企业,共同创新改进实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中小学科技校园”建设行动,根据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老旧实验室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400多个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开展创新实验室共建行动,将科学探究活动与港口物流、智能制造、汽车工业等宁波特色产业相融合,打造一批引领性实验室。创新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在全国率先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纳入中考体系,测试结果作为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录取的前置条件。

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及培养路径。宁波专门组建专家团队,对有科学兴趣和天赋的学生进行观测与筛选,做到精准发现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常态化科学赛事活动实现以赛选才、以赛育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学生开展高阶学术培训,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一批高端学校建立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合培养机制。

同时,我们在科学教育家校社一体化上下功夫。推动每所学校就近结对一所校外科学实践基地,统筹博物馆、科技馆等多主体开展馆校数字化合作,推出“忆童第周”等7门科学家精神科普剧课程。完善校外课程“白名单”制度,打造“公益+市场”的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体系。目前各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学教育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开设比例均不低于50%,目前全市科学类课后服务课程数超过1400门。

记者:据说宁波还新办了一所科技高中,它与别的高中有什么区别?

毛才盛:2024年年初,宁波市教育局谋划试点建设科技高中,以进一步探索大学与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模式。由宁波市甬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宁波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联合设立的宁波市科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科高),今年9月已正式开学。学校定位特殊、办学模式特殊、教学方式特殊是这所高中的三大特点。

科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琳担任校长,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签约合作,共同探索大学与中学有效衔接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首年招生参照市直属优质高中政策,设置2个科创班,招录了一批科技方面有特殊潜能的优质生源进行贯通培养。

科高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准小班化(班额40人)模式,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到育人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变革,构建科技特色课程体系和动态迭代的未来学习新形态。

记者:宁波又是如何开展科学教育帮扶工作的呢?

毛才盛:作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16协作组组长单位,宁波市积极发挥牵头协同作用,做到“四个共”。一是共商机制,系统设计发展路径。明确组织架构,制定共同体组织框架,制定《宁波科学教育第16协同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科学教育协作工作各项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单。强化组织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商协作计划,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亮点。实施报告制度,成员互相报送分享实验区建设年度计划、工作总结和重要活动情况。

二是共建课程,协同推进提质培优。开发校本特色课,联合引入专家导师团队,协力打造“劳动+科技”“艺术+科技”“产业+科技”等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扩展校外实践课,实施校外资源共享计划,落实“一校一基地”结对制度,实现育人场景从校内到校外的自然衔接。打造线上精品课,构建“甬上云校”资源库,上线2000余门科技类课程,推动协同组内学校依托线上资源推进“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行动。

三是共培师资,抓牢协作育人关键。打造优质教研团队,联合开展教学培训、实施网络名师项目。成立基础教育联合教研室,推动协同组内各学段科学教育课程、师训、课题等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通过“甬上云校”直播平台,每月开展一次组内教学讲座和教学观摩,组建跨区域名师网络研修共同体,构建“线上+线下”多空间研修场。

四是共享活动,深化区域特色发展。做到科普活动共享,宣传载体共享,成果经验共享。发挥宁波“院士之乡”资源禀赋,定期举行“院士开讲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科普讲座活动,通过线上方式向协同组辐射,参与师生超一千万人次。联合创办《科学教育周刊》等3本科学教育宣传专刊,展示引领协作区教师教科研改革成果和学生素养发展成果,覆盖1500多所学校。定期开展组内科学教育实地调研互访活动。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