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第40个教师节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推动气象人才转型发展

所在地区: 北京--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0日
建设快讯正文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今年正值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筹备建校70周年。70年来,干部学院一代代教师薪火相传,始终秉承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气象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气象人才,也积累下教育培训中的动人故事和可贵精神。

理想信念: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需要一大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教师,他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

时间回到七十年前,1954年末,700余位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学生走进新中国第一所气象专门院校——北京气象学校,成为该校的第一届学生。在1955年1月1日举办的学校成立大会上,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涂长望深刻阐述了学校建立的重大意义,激励青年学生投身于气象知识的海洋,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气象事业,在青年学生的脑海中种下了一颗为气象事业奋斗终生的种子。

1954年北京气象学校建校时的情景?干部学院 供图

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的“高原赤子”陈金水,1955年从浙江临安被保送至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陈金水积极向英雄学习,坚持“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响应国家号召去西藏工作,并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气象事业的赤诚之心,先后三次进藏,33年奋斗在世界屋脊。在北京校园中深埋的理想种子,在雪域高原结出了为气象事业至诚奉献的累累硕果。

北京气象学校1955级校友陈金水先生?干部学院 供图

来自四川泸州的刘富君是1954级地面观测班的学员。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她在毕业志愿书上按下了“血手印”,决定要去到西部艰苦台站建设新中国气象事业。在青海省气象台从事地面观测工作两年后,她回京参加了师资班学习,1960年毕业留校成为农业气象专业的实习老师。在她做班主任的农632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传承了下来,“到西部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追求传承了下来。

道德情操: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

气象教育培训的长河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带领气象学子走向知识殿堂。他们传授知识,更以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感染学生,用行动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写下生动注脚。在这样的道德情操影响下,无数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

建校初期,一穷二白。留学归国的原北京气象学校副校长叶桂馨,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专家高工资降为副校长行政职级工资。国家困难时期,她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将近一半粮票捐出。艰难时期,叶桂馨同志以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学校走向卓越。她生活作风简朴,工作态度严谨,她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原北京气象学校校长刘国璋,抗日战争期间是一位英勇的游击队员。转业后,他成为北京气象学校的校长,转业时颁发的残疾军人证每月可领取补贴,但他直到去世也未领过一分钱。生病买药,可报销的也从来不报销,三年困难时期,给高干补贴的营养品,特供票全部交给食堂。刘国璋老校长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一身正气,赢得了学校师生员工的认可和尊敬,大家团结一致,形成了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气象教育培训一线默默耕耘的全国气象名师熊秋芬,在预报一线奋斗14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二十载,她的教学生涯满是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她对待学生富有耐心、对待同事充满热情,每当学员课后还想与熊秋芬交流时,她总是耐心解答,课后的“小灶”常常一开就到晚上六七点钟。这种无私,不仅赢得了学员的尊敬,也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这些令人敬佩的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种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他们的故事,将始终激励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者奋楫前行。

育人智慧: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就是最深刻的育人智慧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念。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说如此,对在职继续教育更是如此。专业背景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素质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就是要在教学中找到岗位能力素质提升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经过近三十年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干部学院以天气预报员培训为“发力点”和“突破口”,开创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新局面——2009年以来,开创性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新任预报员”“关键岗预报员”“首席预报员”三个不同层次,中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不同业务类别,设计多样化针对性的课程,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在适合的领域得到提升。新入职的预报员通过上岗培训,快速熟悉了业务流程和技术方法;有一定经验的预报员,通过历史上首次全国省级以上轮训和地市级预报员轮训及时完成了知识更新,补齐了技术短板;专家型的首席预报员,通过高级研修在丰富实践经验中孵化理论创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螺旋上升。

为了“启智”,气象名师王秀明老师及其团队多年专注短临预报教学,不断探索、评估、改进,迭代出了“自带个例贯穿式教学”——以解决学员本地业务实际问题为目标,将学员自带个例的分析总结贯穿到培训始终,依托培训搭建了“训前发现问题、训中分析问题、训后深化研究”的预报员成长链条,在“雷暴临近预报模拟培训系统”等准业务环境的帮助下,一线业务专家共同参与教学点评,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这样的培训,使得双偏振雷达等短临预报新技术方法的培训无缝对接业务,雷达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得到了迅速发挥。

为了“润心”,由大气科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跨学科教师担当的访谈式教学,不仅关注预报员的专业技能,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团队能力以及职业发展。“优秀预报员是怎样炼成的”“预报员的‘720’意味着什么”“疫情下的预报员”“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的经验和启示”,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访谈式教学,既入脑又走心,为预报员带来了满满干货和暖暖关怀。

1983-1984学年的开学典礼?干部学院 供图

躬耕态度: 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气象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气象教育培训教师始终秉持着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职业精神和躬耕态度,以勤学善思、笃行不怠的终身学习者的姿态,为气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早在50年代,北京气象学校就通过开设干部专修科,在培养“又红又专”的干部方面做出了最初探索。1984年,为了满足中央关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北京气象学院开设了提供大专学历、学制为两年的干部专修班。1986年,北京气象学院举办了第一期为期3个月的秘书学习班,在部委中率先探索了管理干部培训。80年代末到90年代,在邹竞蒙局长的指导下,司局级干部气象现代化管理讲习班开办,开创了党组为贯彻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特别部署的高级别培训班型。1996年,第一期面向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骨干培训班举办,时间长、强度大、面向正处级后备干部,这就是“中青班”的前身。20多年来,“中青班”成了气象干部教育培训的品牌班型,按照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不断完善,并分化为“中青一班”和“中青二班”两个层次,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从这里走向了全国气象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成为了推动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气象领导干部教育多年探索中,干部培训教师始终秉承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理论和党性教育中,他们始终坚持宣传贯彻党中央最新要求精神,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利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在知识更新极快的今天,教师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员——紧跟社会发展前沿,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充实知识库,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调研、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学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优化教学服务管理,注重学员自主管理和团队合作,通过建立班委会、实行项目管理等方式,严格培训纪律要求,培养学员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不断创新的干部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干部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期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和产品应用培训?干部学院 供图

仁爱之心: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干部学院共学历教育培养各层次人才近万人,培训在职职工数十万人次,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者始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用纯粹无私的爱站稳三尺讲台、躬耕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

北京气象学院校门?干部学院 供图

20世纪90年代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办公楼?干部学院 供图

为了尽快解决建国后基层台站人员紧缺的问题,北京气象学校创下了1955年建校、1954年招生的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了迎接首批700余位学员,从领导到全体工作人员全部自愿开展义务劳动,牺牲了午间休息和星期日时间,将新购置的近六千件家具,搬到刚刚建好的教学楼,解决了700多人的吃饭和住宿问题。学校为农村贫困学生购买了棉衣棉裤,为南方只有凉席没棉褥棉被的同学,购买了棉褥棉被,为光脚没鞋的同学购鞋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发给了困难补助金……如果没有这些赤诚仁爱、全心全意奉献于气象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没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就无法凝聚起全国青年的热血,为气象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气象专科学校百废待兴、条件艰苦,但为了建设高水平“小而精”气象高等院校,大家劲头十足,热情高涨。北京气象学院原院长王强,198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学校工作,与其他5位同事一起“蜗居”于办公楼顶层,生活虽然艰苦,事业却在蓬勃发展。中国气象局连续几年给了学院每年十万美元的仪器采购额度,大气物理实验室进口了美国系留气球边界层探测系统、日本超声风速仪湍流测量系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设备。1984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气象学院”,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气象人才和促进在职职工提高素质做出了贡献。

干部学院的优秀教师,用他们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北京气象专科学校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干部学院 供图

弘道追求: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也是对担负立德树人重要职责的广大教师的要求。大气无国界,大气科学的教育、研究和业务都一直离不开国际视野,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者们关注国际、了解国际、走向国际、贡献国际,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956年10月,为加强亚洲国家气象合作,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涂长望在北京召开了越南、中国、朝鲜、蒙古、苏联五国气象邮电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气象国际会议。11月1日,“五国会议”代表来到北京气象学校参观,全校师生向国际气象界展示了和平共处、友好开放的气象青年精神风貌。

1984年,北京气象学校更名为北京气象学院,学院承担了本科生、干部专修科、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为满足气象科技人员国际交流的需要,干部学院举办了多届来自全国在职气象专业人员高级英语培训,打开了一扇跟进世界气象科技进展的重要窗口。

2003年,时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宣布世界气象组织北京区域培训中心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北京区域培训中心共组织培训了170多个国家约11000名学员,成为全球66家区域培训机构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聚焦国家外交政策,紧跟气象国际发展态势,着眼于“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业务新格局,干部学院不断提升国际培训质量效果。尼日利亚阿博库塔奥贡州立农业大学学者表示,“通过中国气象局的培训,利用远程遥感技术和卫星数据帮助我国解决干旱、土地荒漠化等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巴基斯坦综合云端早期预警支持系统应用培训班赴北京居庸关长城进行文化考察?干部学院 供图

为了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在专业技术培训的间隙,国际培训教师还带领学员包粽子、剪纸、书写汉字,讲授二十四节气故事,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当20位巴基斯坦学员在长城上齐声高呼“我爱中国!中巴友谊万岁”,是对干部学院教师们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最好回应。

(王强、游性恬、陈忠美、刘星、闫琳、王秀明对本策划有贡献)

(作者:吴紫煜 李思航 张笛 责任编辑:颜昕)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