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丨桐梓防灾减灾实践探索:以“四个一”筑牢安全防线

所在地区: 四川--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6日
建设快讯正文

“如果那天没有转移走,也就没有你们今天这次采访了。”

7月16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七二社区桃园组,79岁的陈民树站在曾经的家园前,流着泪,又笑着对记者说。

他和75岁的老伴儿住了30多年的地方如今已成一片废墟。就差19分钟,连老两口也要永远留在这里。

透过陈民树的泪眼,记者仿佛也来到了6月28日惊险的雨夜,那场强降水中的果断拍板、无间合作、有力统筹、生死救援,透视富有桐梓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实践。

预警为令 开启生死竞速

今年6月,桐梓出现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平均降水量246毫米,同比偏多3成,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

6月28日晚,当地再次出现强降水天气,地质灾害风险陡增。

当晚,陈民树和老伴儿在堂屋看电视,屋后土坎正被雨水推着,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20时45分,终于察觉到危险的夫妻二人急忙求助。正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方勇、副镇长罗泮伟、镇综治中心副主任张入荣相继赶到陈家,于21时许迅速将他们转移到镇上安置点。

19分钟后,轰然一声巨响,陈家偏房被泥石流吞噬殆尽。22时30分,正房也未能幸免。

这次仅耗时15分钟的避险案例得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而这个晚上,像陈家这样被果断转移的,还有7户18人。

“党员冲锋在前,严格落实‘强摸排、清底数、快反应、保安全’以及‘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是当地对此次暴雨应对成功经验的总结。

“所有部署和行动,都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及时预警和‘叫应’提醒。”罗泮伟说。

让我们把时间再拨回一些,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这张基层应急联动的“网”是如何有条不紊地张开的——

早在6月27日,县气象局就对此次过程作出预报。

6月28日强降水来袭。18时,大河镇政府收到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暴雨预警和县应急管理局的电话,迅速通过应急广播和微信群等渠道将预警信息传播到户到人,并组织各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动员重点风险户、重点区域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6月28日,县气象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迅速被发送至“大河镇镇村干部工作调度群” 张入荣供图

18时35分和19时57分,县气象局监测到大河镇累计降水量分别达20毫米和51毫米,触发当地政府规定的“叫应”、提醒阈值。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两次电话联系大河镇党政办,提醒当地加强气象及次生灾害防范应对。

20时32分,在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县委常委周国云等领导坐镇调度,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后,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要求各乡镇做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及时组织风险区域群众撤离。

预警迅速转化为行动力。从县到镇,再到村(社区),应急力量和资源如臂使指,涌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单位——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都挂靠在县气象局。

换言之,在桐梓,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互通、预警发布、资源统筹、行动部署,有一个统一的“大脑”、集约的平台。

这对于当地气象灾害防治又意味着什么呢?

双管齐下 以“四个一”夯实安全防线

在桐梓工作了20多年、刚刚调任遵义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的赵孟提醒记者,不妨顺着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这个“线头”探一探。

图为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区域 叶奕宏 摄影

他带着记者走进位于县气象局三楼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区域,浓厚的部门协同作战氛围扑面而来:

首先,是一个占据一整面墙的大屏,其上投射着县级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平台信息。该平台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气象、自然资源、水文、民政等18个部门的数据,接入“雪亮工程”中6000余个高清视频监控画面,可面向多灾种、多场景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调度指挥提供科技支撑。

再将目光转向办公桌前,就会发现这里坐着的不仅仅有气象预报员,还有来自应急管理、水务部门的值班人员。

“在主汛期,气象、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都要派人常驻中心,联合值班,实时会商研判,这也是桐梓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一大创新。”赵孟表示,桐梓县地处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地形复杂,水网密布,气象灾害频发。在一次又一次防范应对实践中,当地政府深刻意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必要性。于是,在2016年,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建成桐梓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推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与县气象局合署办公,顺势固化了多部门联合值班机制。“在这里,每一项决策都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之下,多部门数据和社会资源与气象科技碰撞的结果。”

“防灾减灾分秒必争,这种互联互通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应急响应、处置的效率。” 县水务局重点水源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袁玺表示。也是在6月28日那场强降水过程中,气象、水务部门联合值班值守,实时研判雨情、水情,适时调度天门河水库下闸错峰调洪,有效拦蓄洪水300万立方米,桐梓河桐梓水文站洪峰过境时水位未超警戒,确保了县城防洪安全。

桐梓县气象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界面 供图:桐梓县气象局

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健表示,正是在长期密切联动中,多部门充分了解各自优势,在气象防灾减灾合作中配合无间、再无壁垒: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共同投入资金进行气象监测站点和水位监控站点建设,有效避免数据共享因标准不统一而受限;气象部门按需研发的“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APP,已实现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全覆盖,正在向村级推广。

在这个APP上,不仅可以显示气象实况、预报预警等信息,还对“一图三区三‘叫应’”作出明确提示:在气象防灾减灾作战“一张图”上,监视区、警戒区、责任区一目了然;随着天气过程移动,达到“叫应”阈值,使用者能清楚意识到当下该采取何种措施。

“县委、县政府多次强调,相关涉灾部门,乡(镇)、村(社区)干部要会看雷达回波,理解气象术语,明确与气象预警级别挂钩的不同响应举措。”赵孟表示。为此,县主要领导牵头,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全员(部门、乡镇、村)大培训,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县委党校培训班的必学课程,县气象局也挂上了“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基地”的牌子。2023年以来,该基地共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专题培训32期,4100余人参加,培训对象除了领导干部外,还有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

在6月28日强降水天气防范应对中表现突出的罗泮伟、张入荣、方勇等人,都参加过县气象局的相关培训,安装并使用“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APP。

5月31日,贵州省桐梓县举行2024年汛期抢险救援综合应急演练,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参加。图为海校街道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在孙公桥堆砌沙袋 图/万莲莲

正是在“一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下,依托“一中心”——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一平台”——县级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平台,“一张网”——气象监测和预警信息传播网,桐梓打通部门合作堵点,把统一数据、流转信息、沟通各方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化被动为主动,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将知灾避险自救的意识和本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力筑牢生命防线,获得当地政府、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桐梓县在60多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成功组织转移了4万多人次,有效减轻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前,“桐梓经验”已在贵州多个市县推广。

(作者:叶奕宏?杨正钧 袁瑞 李明宇 赵叶 周晓新?责任编辑:张林)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