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闪闪的“红星” 闪亮的坐标——追忆特等功臣、老党员高性宽同志

所在地区: 湖北-武汉-青山区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3日
建设快讯正文

  4月30日上午,鄂州市殡仪馆,见到父亲高性宽骨灰里的3枚弹片,长女高水莲“砰”地跪下。

  “3枚弹片,一处在左膝盖,经常让他疼得满头汗,一处在左手掌,我们摸到过的,我们都不知道,右肩上还有一枚弹片。”高水莲泪如雨下,在场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这是3枚不朽的“勋章”,也是3颗闪闪的“红星”,印证着高性宽“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赓续着红色血脉,一生跟党走,用平凡造就不凡。
  这是我们身边最闪亮的坐标,指引我们沿着英雄们走过的路、向着英雄们的方向勇往直前。
  冲锋在前,扛起军人的忠诚使命
  英雄模范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渝。“忠诚”是高性宽从未改变的理想信念。
  1944年6月,在河南博爱县,一个小名叫“头儿”的13岁男孩在走亲戚途中“失踪”了。
  3年后,“头儿”突然回家,这时候的他已是一名佩枪战士。母亲见后,抱着“头儿”哭成了泪人:“孩儿呀,几年没回,我们都以为你出事没命了。”
  “头儿”就是高性宽,1931年4月出生,是家中老大。幼时生活富裕,家里有田地有布铺,在县城上学。1937年,家产被侵华日军抢光烧光后,一家6口仅靠佃3亩地维持生活。
  那次“失踪”,其实是高性宽出门碰到了路过的部队,13岁的他毅然入伍,成为八路军太行军区四分区的一名小通信员。对当初离家的原因,晚年的高性宽写了句打油诗:“烽火岁月年十三,深感国难决从军。”
  在党领导的队伍里,少年高性宽茁壮成长。1947年5月,年仅16岁的高性宽带领全班血拼败敌一个营,荣立一等功。同年10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3年后,在大西南崇山峻岭中剿匪,高性宽被15军政治部批准荣立特等功一次。开国少将向守志(时任15军44师师长)多年后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段历史:“10月25日,第130团9连3排副排长高兴(性)宽率战士6人连续追赶三昼夜,在大坪坝活捉了‘别动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匪首孔学凡。”
  当年,这个惊心动魂的故事被著名军旅作家王精忠写成新闻特写——《活捉匪首孔学凡》,在15军《战场报》上刊发。
  听从党的指挥,1951年,15军跨过鸭绿江,高性宽随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此时的他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侦察排排长。
  次年3月的一天上午,侦察排接到对西方山(上甘岭西)、斗流峰实行战术侦察的命令。西方山、斗流峰就像两扇关闭的门,是44师130团的突破口。
  当晚,高性宽带领侦察班分头侦察之际,突然接到岗哨报告:敌人从西面摸了过来,大概有10人。“准备战斗!”高性宽压低声音指挥大家做好埋伏。
  敌人成一字纵队从山沟方向上来,在半山腰距侦察班只有10多米时,高性宽一声令下“打”,枪炮声、爆炸声,划破了夜空,大约几分钟后就解决了战斗。这伙敌军前方侦察队被当场打死6人,活捉4人。这次成功的伏击,130团不仅夺回阵地,还迫使敌军后退40里。
  “15军的主力拳头是44师,44师的主力拳头是130团,哪个地方最艰苦、最困难,就把它用上去,130团上去就是胜利。”15军老军长秦基伟上将后来这样评价高性宽所在部队。
  就是在这次近身战中,高性宽膝盖中弹,他拖着受伤的腿坚持战斗,鲜血染红了身旁的草丛。这次战斗,他个人荣立一等功。也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左膝无法取出的弹片折磨了他往后70余年。
  从家乡河南博爱县出发,高性宽跟随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挺进豫西,转战伏牛山区,攻洛阳、打郑州、战淮海。1949年,第九纵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强渡长江、挥师南下,千里追击、解放两广,西昌会战、西南剿匪,挥师北上、跨过鸭绿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军功章记录了高性宽的戎马生涯,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负伤4次,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1953年10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名义授予高兴(性)宽军功奖章。1956年2月,他获国防部颁发的解放奖章。
  遗憾的是,后来的日子里,高性宽的军功章多半遗失,军功章背后的故事他也鲜有提及,就连跟自己晚辈也没怎么讲。
  吴雪英是高性宽的长外孙女,上大学时曾递交过两次入党申请书,但都未被批准。高性宽知道后没有多语,只提议暑假大家一起去北京旅游。
  “小英,你看,这顶天立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我们生活在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要加倍珍惜眼前的幸福。遇到困难一定要坚定信心,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高性宽站得笔直,“爷爷希望你像你的名字一样,有如雪初心,做勇敢的战士,敢于创新,当新时代的英雄!”
  此时,吴雪英不知道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浮雕里,就有爷爷的部队,爷爷也是个屡立战功的英雄。“爷爷一直像‘明灯’一样照亮我,总能给我力量。”2013年7月1日,吴雪英和爷爷一样,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4月30日,送爷爷最后一程,吴雪英泪流满面:“原来我的爷爷也是一名英雄,他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精神财富。”
  投身建设,执着信仰再冲锋
  英雄出自平凡,高性宽就是个寻常人,转业后,把功与名尘封,继续以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执着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将国家和人民的最需要变成自己的最需要。
  1964年5月,高性宽转业分配到鄂城县,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后鄂州市水利局)工作。
  在地方工作的21年时间里,高性宽隐功埋名,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融入急难险重的任务处理之中、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到鄂城工作后,家里就很少见到父亲了,比在部队里还忙。”那时,供销社是城乡物资供应的主渠道,为了保障各个供销点的供需,高水莲记得,父亲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
  1973年,高性宽曾向组织提出唯一一次请求,因远在老家年迈的母亲需要人照料,作为长子的高性宽希望能调回老家工作,“得知组织有困难,父亲便断了这个念头,把奶奶托付给叔叔姑姑们,从此扎根鄂城。”高水莲回忆,父亲随后在1975年进入县水利局工作,任副局长。
  1977年,鄂城县兴建磨刀矶节制闸,这项集排水闸、船闸、公路桥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关系着长港下游36万亩耕地、40多万人口的安全。时间紧、任务重,高性宽自告奋勇担任磨刀矶节制闸副指挥长。
  “节制闸所在区域的岩层坚硬,当时爆破技术落后,打眼、制作引药、装药、引爆都依靠人工进行,危险得很,可高性宽不怕,每次爆破都上前指挥。”曾和高性宽朝夕相处的刘定生回忆,高性宽带着大家往前冲,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搅拌混凝土,扛砂石料,每个月只休息2天。经过2年艰苦奋斗,1979年10月,磨刀矶节制闸提前建成,至今仍是梁子湖的“总开关”,守护一方安澜。
  长江堤防是高性宽分管的主要工作。那时候的堤坝上,搭棚、放牛,各种安全隐患此消彼长。
  “在老高的努力下,鄂城县在全省建了第一个堤防派出所。”86岁的廖德耀,50多年前任鄂城县水利局堤防处主任,为了堤防长治久安,高性宽带着他上下奔走,向上级提请设立堤防派出所。“堤防派出所成立后,堤上‘闹剧’越来越少,鄂州堤防安全工作也年年得到省厅表扬。”
  “只要是对公家有益的事,他都往前冲,从不拖泥带水。”廖德耀回忆,一次,民信闸桥面被省管企业一辆严重超重的重载大货车轧出5厘米裂缝,责任认定和赔偿一时难定,大闸不可“带病”使用,高性宽拉着廖德耀跑到武汉,直接找到当时分管水利工作的省领导,为民信闸争取到维修资金,并为水利设施保护立了“规矩”。
  “我知道老高参加过多次战斗,从不知他立下了那么多战功,更不晓得他身上还有弹片。”共事8年,同一个小区生活40余年,廖德耀说,高性宽走路总是飞快,执行力特别强,那就是军人的气魄。
  离休后,高性宽“转战”小区公益,“只要爱管‘闲事’的高爹出马,不平事都能平。”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党委书记肖叶介绍,市水利局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老小区,几十年来,小区保洁、治安、停车、改造等大小事,高性宽都带头参加,“高爹是捐钱、出力又出主意。”
  25年前,高性宽生活的市水利局小区就是文明安全小区。当年,在高性宽的组织下,市水利局7名退休老人主动请缨,负责小区楼栋卫生保洁、当楼栋长。高性宽管的那栋居民楼,流动红旗挂了一年多,硬是“流不动”。
  2016年,小区安装天然气。各家各户的安装费用都已收集起来了,却因为一道手续被“卡”,大家又急又愁,“已经85岁的老高带着老廖和我,坐公交车到处跑手续。”今年80岁的老邻居吴合年说。
  “他把拐杖往地上一杵,一嗓子河南吼,能把地痞、小偷都吓跑。”吴合年笑道,“所以我们叫他‘高大炮’,耳朵被炮火震背了,嗓门特别大,又爱打抱不平。”
  离休后的30多年,高性宽一直是小区的“主心骨”,直到近年身体不支不能下楼。
  “老高,你临终前还提议要为我们这帮老家伙装电梯,如今社区来征集意见了,我们都举双手赞成……”听闻“高大炮”过世,20多位老邻居都红着眼眶为他送行,社区里发起“向高性宽同志学习”宣讲活动。
  大爱无私,朴实底色奉献一生
  因为心中有大爱,所以,英雄向来朴实。哪怕隐姓埋名,哪怕青山忠骨,不计个人得失,不慕虚名浮华,以赤诚真挚之心,舍小家顾大家,展现无我。
  在高性宽生前的卧室里,几件老木头家具陪伴了他一生,简洁、整齐、朴素。
  转业至鄂城时,高性宽的大女儿高水莲7岁,二女儿高水香3岁,妻子没有工作,母亲体弱多病,养活一家五口的重担落在他一人身上。
  高水莲回忆,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供销社准备将母亲安置到下属的幼儿园工作,但父亲得知单位另一名职工家中有6个孩子,生活更困难,就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将工作机会让出来。
  “那时我家也很困难。”高水香说,为补贴家用,母亲在工地上给泥瓦工打下手,风吹日晒,很辛劳。“人多粮票不够,我们还常常吃不饱,爸爸就到处去买红薯渣和南瓜给我们填肚子。”直到姊妹三人都参加了工作,家中窘境才得以缓解。
  “我父亲就是这样,心里总是装着公家,装着大家,对自家、对亲人总是很严格。”高水香常觉委屈,却深深钦佩父亲。
  1980年,高水香在樊口电排站当行车工学徒。一次工作疏忽,险些酿成事故,高性宽到场后,当着几十名同事的面,拍着桌子将高水香足足训斥了半个小时。“那次,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写检讨。”在这个岗位干了30年的高水香回忆。
  高水清是高性宽的小女儿,16岁时,被派往偏远的梁子湖区一处水库工作。那里交通不便,吃住条件差,高水清十分想家,有一次偷偷溜了回来。当天晚上,高性宽将小女儿“痛骂”一顿。次日天刚蒙蒙亮,他亲自将小女儿送至樊口渡口,乘渡船返回单位。
  “我和二妹都是高中学历,那时是有机会转到机关的。父亲却对我们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伸手,要守本分,干一行爱一行。”高水莲说,最终,姊妹三人都在工人岗位上退休。
  对工作安排,今年66岁的高跃华记忆更深。同样上过战场,同样是来自北方的老战士,高跃华的父亲和高性宽在第二故乡成了好友。闻着父辈的酒香,听着父辈唱的《小白菜》《编花篮》等乡音乡曲,高跃华长大入伍参加了边境作战。
  那年转业安排工作,高跃华揣着三等功的军功章走进了高性宽的办公室,“高叔叔,我能不能留在机关?我还立了个功。”不曾想,昔日鼓励他上战场的高叔叔脸上没了笑容,用一口纯正的河南话对他说:“恁这个新兵蛋子,有啥资格在我面前提要求?退伍了,恁还是个军人,就不听党指挥了?”
  就这样,高跃华扛起背包,去了距城区最远的太和镇狮子口水库,“高叔叔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哪里艰苦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1985年,组织上考虑到高性宽身上有伤,安排他退居二线当调研员。“占个位子不干具体事,那不是吃空饷吗?不如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耿直的高性宽直接办理了提前离休手续。
  提前离休比正常离休待遇低不少。老伴没有退休金,很长一段时间,两位老人的生活不宽裕。“1995年,妈妈突发心梗去世,抢救和办丧事的钱,还是爸爸向单位借的,还了几年才还清。”女儿们心里不是滋味。
  老伴去世后,高性宽很久才从悲伤中走出来。可随后的房改,又让他犯了难:有资格分配房子,却拿不出几万块钱的购房款。高性宽没做声,背地里偷偷抹泪,被女儿看在眼里。
  “一生要强的父亲啊,怎么着也要让他高高兴兴搬新房。”提起当时的情形,高水莲有些心疼。最后,在全家人的帮助下,高性宽才有了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
  “事后,父亲还是那句话,和牺牲的战友比起来,他能活着回来,有工作、有家、有女儿,如今四世同堂,享受了战友们没过过的好日子,该知足了!”高水莲说,父亲年轻时,腿伤全靠咬牙扛,晚年身体经常出现状况,还是不肯进政府安排的疗养病房,只就近去旁边的小医院。“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坚决不住院,都是国家的钱,少用一点是一点”,是高性宽的口头禅。
  “父亲不能下床后,只记挂着交党费,隔段时间就要提醒我,去世前一段时间还在念叨。”高水莲哽咽道。
  清理高性宽遗物时,除了一些证件、几本相册,还有一个未拆封的半透明信封,那是他未曾使用的退役军人优待证。
  朴实的高性宽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水莲、水香、水清”。“清廉如水,心若荷香”,正如他一辈子所为,所愿。
  女儿们也将老父亲的15枚纪念章、3枚弹片以及戎装照等遗物,捐赠给鄂城区老兵红色记忆馆,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