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吉州窑何以器走天下?

所在地区: 江西-景德镇-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4日
建设快讯正文

图片附件

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遗址。视觉中国 供图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声名远扬的综合性民间瓷窑,现存的24座窑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窑遗址群之一。

千百年来,吉州窑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无数人的迷恋,以“举世叶无双,盏盏皆唯一”之木叶天目盏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一千多年前就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誉满世界。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瓷器作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展出,赢得广泛赞誉。1976年,从韩国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中,打捞出万余件中国陶瓷,其中有许多吉州窑瓷器。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国家博物馆对收藏的吉州窑瓷器这样解说:“吉州凤首白瓷瓶最为杰出,堪称瓷中尤物。”

历史上的吉州窑何以器走天下?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匠心独运

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遗址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镇隶属吉州,镇内瓷窑因属地得名,故称吉州窑。

“窑傍镇而旺,镇因窑而兴”。永和镇位于赣江中游西岸,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汉末以来吸引了大量从北方南迁的陶瓷工匠和艺人,他们聚集于此从事陶瓷生产。至两宋时期,永和镇制瓷业飞速发展,鼎盛时据说有窑工3万多人,瓷业的兴盛又带动了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一时间商贾云集、桅樯林立,“贸易于四方”,永和镇因而被称为“天下三镇”之一。《东昌志》这样记载永和镇的繁荣:“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宇”,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景象。《庐陵县志》收录的永和镇区图中,绘有南宋永和“六街三市”的位置,还收录名胜古迹65处,有“七十二花街”的说法。

吉州窑是宋代黑釉瓷生产中心,其产品几乎涵盖了宋朝各大主流窑系的特点。黑釉盏是吉州窑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也是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装饰工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烧盏之前,在胎上施以一层黑釉,再以洒釉、喷釉、滴釉和剪纸贴花以及贴木叶等技法在其上施以白色釉料,控制白色釉浆的浓度和釉滴大小,形成点状、斑块状和条纹状等花纹。吉州窑黑釉因含铁量比其他窑口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更高,故烧成后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仔细观察,可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釉面呈现出变化万千的纹样,给人以明澈晶亮的艺术美感,比其他窑口更胜一筹。尤其是黑釉瓷中的木叶天目盏、兔毫盏、剪纸贴花盏等产品,工艺精湛,韵味独特,是吉州窑烧瓷技艺上独树一帜的成就。

图片附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纹梅瓶。 吴声乐 摄

木叶天目盏通常用一片俯拾皆是的桑叶作为盏壁的一种装饰,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巧夺天工。叶子撒落在黑釉的期待之中,像一轮月亮深深地嵌在了浩瀚的夜空。木叶天目盏质地纯黑如漆,叶形自然美观,脉格清晰生动,如果把水倒入碗内,在阳光照射下,叶片栩栩如生,恍若漂浮水面。

与木叶天目盏绝巧技艺相比,兔毫盏的魅力,则来自不同的烧制条件和化妆方式。高温下窑变釉呈放射状自然流动,像纤细兔毫密布,又如无数溪流涓涓而下,汇聚于盏底。这种窑变结晶纹工艺备受宋徽宗赵佶推崇,有“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的御赐为证。苏东坡游览吉州窑,曾发出“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的咏叹。

剪纸贴花盏则以流传民间的吉祥图案和祝福字样纹饰,经过施釉和高温烧制后,瓷器窑变的色彩像云霞、细雨、火焰交织的图案,异彩缤纷。不管是剪纸贴花图案还是吉祥文字,都反映平民百姓企盼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吉州窑每一件精美器物的面世都凝聚着窑工们的非凡匠心,诠释着大道至简的深邃意境。一些代表性瓷器既融入禅宗意趣与文人雅趣,又兼及大众审美趣味,极具视觉张力,顺应并引领当时的文化潮流。这或许是吉州窑“器成走天下”的最主要原因。

图片附件

吉安县永和镇宋街全景。 谷志斌 摄

雅俗共赏

吉州窑的黑釉盏为何兴盛?吉州窑所有产品中,为什么茶具占了三分之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宋代的点茶之风。

点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饮茶是一种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黄发垂髫的社会风尚,突出表现在城市乡野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斗茶为韵事,他们注重茶汤的色香味,沉浸于斗茶的意趣中。苏东坡在《行香子·茶词》中写道:“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香饼即发酵过的茶饼,沏以沸水,水面泛起一层白沫。斗茶之赢输,主要看茶沫的白色程度及白沫维持的时间,并有色斗、香斗、味斗之别。在如此风雅的斗茶活动中,茶具的精美极为重要。宋代茶色尚白,自然以黑色茶盏最宜观茶色,正如宋人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所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黑釉盏之所以为贵也”。

宋代点茶之风使市场对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极大,黑瓷生产因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当时福建、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窑都烧造过黑釉茶盏,但以吉州窑为一时之冠。吉州窑黑釉茶盏釉薄而体厚,宜于茶水久热,造型上又具有斗笠碗的雏形,工艺浑然天成,让人爱不释手。欧阳修、胡铨、杨万里、周必大、文天祥等庐陵先贤,为吉州点茶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黄庭坚《西江月·龙焙头纲春早》“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生动描绘了以兔毫黑釉盏沏茶的雅趣。

图片附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元代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吴声乐 摄

吉州窑瓷器品种丰富多彩,除了黑釉茶盏,杯、盘、瓶、壶、枕、塑像、玩具等,也深受大众喜爱。宋时永和窑工舒翁、舒娇父女烧制的陶瓷产品,最能体现吉州窑作为民间窑场的特点。舒氏父女生活在底层,最了解百姓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舒记窑场出产的陶瓷玩具生动逼真、色泽明快,尤其是佛像类瓷器形态万千、质量上乘。据清初编纂的《青原志略》描述,“青原殿上一佛瓶,乃永和窑舒翁所陶,其女所画者也。白地加釉,五彩灿然,久盛水其中,不变色味”。“久盛水其中,不变色味”的陶瓷产品,在南宋只有官窑才能生产制作,而舒家父女的烧制技术几乎与当时官窑媲美,足见其技艺非凡。

承前启后

在中国陶瓷史上,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官窑”举世闻名,吉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等民窑各领风骚。在灿若繁星的宋代瓷窑中,吉州窑烧制的陶瓷产品工艺先进、风格独特,为制瓷业的繁盛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图片附件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视觉中国 供图

吉州窑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贡献,不仅仅是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博采众长的吉州窑工匠们在北方磁州窑白地黑绘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釉下彩绘工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为元代景德镇瓷工们成功烧造清新淡雅的青花瓷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吉州窑的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最为多见,也最具匠心。色彩在釉下,彩绘不易磨损、腐蚀,色泽莹亮,经久不变。吉州窑的釉下彩绘瓷直接在坯胎上彩绘图案,运笔细腻,施釉较薄,色彩柔和。装饰图案有人物、花鸟虫鱼、自然山川和吉祥文字等,自然古朴又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南宋前期,吉州窑釉下彩绘烧制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娴熟的程度。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的成功烧制,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开创了釉下色彩任意变化的广阔天地,直接推动了景德镇釉下青花绘瓷的发展和成熟。《景德镇陶录》说,“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古窑新姿

南宋末年,文天祥起兵抗元,永和窑工纷纷封窑出镇,追随文天祥浴血杀敌,留下“十万窑工封窑随丞相”的民间佳话。文丞相以身殉国,大量技术高超的永和窑工也牺牲在战场上,造成吉州窑许多制瓷技艺失传的局面,幸存的窑工陆续迁往景德镇。辉煌无比的吉州窑和永和镇,就这样渐渐淹没在历史进程中。

吉州窑不会沉寂。如今,复烧的窑火续上了中断的脉络,吉州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切都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当地政府精心编制了《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吉州窑创5A级景区总体规划和提升规划》等系列规划,为吉州窑保护开发指明了方向。通过打造陶瓷创意工坊、陶瓷大师工作室、陶瓷艺术学校等有力措施,吸引了刘品三、刘晓玉、刘江涛等一批陶艺大师入驻。目前,吉州窑景区有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2人、市级3人、县级6人。

在吉州窑遗址上建起的公园里,昔日的东坡井、清都观、苏黄台、古作坊、舒翁轩等景观一一复现。24座窑包历历在目,曾经火热的制陶场面恍若眼前。公园里水塘一个连着一个,这是当年陶工挖取陶泥的历史见证。山色峰峦尽入水中,潋滟如诗,墨绿似玉。

脚下还是那块土地,只是秀丽的风景掩映了沧桑,全新的模样传承着文明。随意捡拾一块瓷片,都是千年的风物,它的色泽、纹路沉淀了吉州窑往昔的辉煌。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