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青海湖畔“光明行”

所在地区: 江苏-南通-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19日
建设快讯正文

2月14日,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耀华接到来自青海的电话,“又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邀您抽空再来青海,120多名白内障患者急需您为他们送‘光明’!”来电者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主任索南东主。

陈耀华是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早在2016年,他远赴贵德县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一年半期满后,陈耀华选择留下继续坚守。跨越2000多公里,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海高原,6年多来,他治愈了1000多双眼睛,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光明使者”。

如今,身在南通的陈耀华依旧牵挂着高原患者,利用节假日,以柔性帮扶的形式多次往返,继续他的“光明行”。近年来,他先后被表彰为“中国好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跨越山海 汇聚微光

青海地处高原,常年缺氧加上紫外线长期照射,当地百姓白内障发病率很高。

“白内障并非不治之症,通过手术,多数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2016年7月,踏上青海土地后,陈耀华痛心地发现,很多牧区群众因患病失去光明,又因地处偏远就医不便,放弃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较多。

初来乍到,找陈耀华看白内障的患者并不多。为此,他主动联系当地福利院,做通家属工作,为一名患有白内障的聋哑老人实施手术。陈耀华努力通过肢体语言安抚老人紧张情绪,最终手术顺利。然而,由于老人不能开口说话,如何确定他是否恢复视力,成了难题。在听说老人失明前喜欢抽烟后,陈耀华灵机一动,点燃一支烟引导老人去接烟,果然老人的眼神跟着香烟转动,证明手术成功了!

聋哑老人白内障手术成功的事情,在县城里口口相传,患者慕名而来。接触到大量类似病例后,陈耀华深感责任重大。然而改变现状并非一名医生能力所及,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尚存不足,手术治疗费成为“拦路虎”。能否引入社会资金破解困局,造福各族患者?他将想法向南通援青工作组汇报后,引起高度重视,援青干部们多方筹措资金。2016年9月,首笔8万元港币的高原白内障患者手术费用专项救助金由香港江苏企业协会慷慨捐赠。

不久,一项以复明扶贫为主题的“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正式启动。82岁的仁欠姐(化名)、62岁的斗毛措(化名)母女幸运地成为首个受益家庭,术后视力都恢复到0.5以上。援青期间,陈耀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完成眼科手术1800多例,其中,“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白内障手术1400多例,成为贵德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光明行”也成为江苏援青品牌项目。

情系牧民 翻山越岭

家住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的东格老人做完手术半个多月,迟迟没来复查。陈耀华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双休日,他决定自己去看个究竟。

天刚蒙蒙亮,陈耀华就开始准备便携式医疗箱。40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当陈耀华出现在老人家门口时,老人愣了半晌,没想到医生竟主动上门复诊。

除了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外,陈耀华还利用业余时间下乡回访,了解患者术后的复明情况。为了更好与藏区牧民交流,工作间隙他主动学习常用藏语。

青海地广人稀,走一个地方翻山越岭需要大半天。每次下乡回访,陈耀华都自带干粮,一天最多只能跑两个点。高原的强紫外线,让他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黑脸张飞”,可他毫不介意,他在乎的是患者“心灵的窗户”是否明亮。陈耀华的一言一行,当地患者看在眼里,念在心头。很多老人头一次见到医生主动上门看望病人,拉着陈耀华的手泪流满面。贵德百姓亲切称他为江苏“曼巴”(藏语,意为“医生”),爱与团结的种子,在海南州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开花。

传道授业 源头造血

“帮助更多人摆脱病痛,让他们看到眼前的幸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半援青工作期满后,陈耀华选择留下,继续坚守一期。

在给当地群众带来光明的同时,陈耀华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当地眼科水平?在贵德,陈耀华和同事们先后开展了10多项眼科新技术:完成首例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三年时间,他累计接待门诊病人4400多人次,会诊疑难病人150多例,填补贵德眼科医学技术的多项空白,在当地形成了“江苏眼科品牌”。

“对口帮扶,需要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作为贵德县人民医院援青副院长,陈耀华通过“传帮带”把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牵头建立起从收治、诊疗到手术、术后回访等一整套规范治疗流程体系。如今,陈耀华的助手、年轻医生马维萍已成为眼耳鼻喉科的技术骨干。在陈耀华的帮助下,贵德县人民医院成为青海省白内障定点医院、眼科特色医院。

柔性帮扶 绵延大爱

有志而去,有为而归。陈耀华带给贵德的,不仅是高超医术,更是医疗观念的转变。三年援青期满,他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高原患者。

2019年7月,在贵德投资的浙江老板裴林芳找到陈耀华,希望他能到贵德继续做白内障手术,并愿意捐助30万元。陈耀华将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向南通援青工作组汇报,在市卫健委和市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接受了工作组建议,以柔性帮扶的方式,不定期奔赴青海为患者“送光明”。

2020年8月,在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陈耀华在海南州人民医院和贵德县人民医院同时建立“陈耀华高原眼科工作室”。如今,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对白内障病人集中筛查,需要手术的病人登记预约,陈耀华利用节假日打“飞的”上高原集中手术。这让裴林芳十分感动,先后在2021年、2022年再次捐款30万元,支持爱心义举,为“爱心光明行”公益活动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2021年11月,陈耀华再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短短8天,他先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同德县人民医院为100名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创下个人日均手术量最高纪录。数日连轴转,体力过度透支,他出现了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面对患者的期待,他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手术,用行动兑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承诺。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陈耀华已圆满完成10余次援青柔性帮扶任务。“疫情期间,我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2月14日,陈耀华爽快答应电话邀约,计划3月初启程,利用10天时间集中手术。

一曲主旋律为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光明行》,在青海湖畔余音绕梁,回响不绝。

日报记者 朱蓓宁 冯启榕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青海湖畔“光明行”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耀华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19 字体:[ ]

2月14日,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耀华接到来自青海的电话,“又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邀您抽空再来青海,120多名白内障患者急需您为他们送‘光明’!”来电者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主任索南东主。

陈耀华是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早在2016年,他远赴贵德县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一年半期满后,陈耀华选择留下继续坚守。跨越2000多公里,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海高原,6年多来,他治愈了1000多双眼睛,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光明使者”。

如今,身在南通的陈耀华依旧牵挂着高原患者,利用节假日,以柔性帮扶的形式多次往返,继续他的“光明行”。近年来,他先后被表彰为“中国好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跨越山海 汇聚微光

青海地处高原,常年缺氧加上紫外线长期照射,当地百姓白内障发病率很高。

“白内障并非不治之症,通过手术,多数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2016年7月,踏上青海土地后,陈耀华痛心地发现,很多牧区群众因患病失去光明,又因地处偏远就医不便,放弃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较多。

初来乍到,找陈耀华看白内障的患者并不多。为此,他主动联系当地福利院,做通家属工作,为一名患有白内障的聋哑老人实施手术。陈耀华努力通过肢体语言安抚老人紧张情绪,最终手术顺利。然而,由于老人不能开口说话,如何确定他是否恢复视力,成了难题。在听说老人失明前喜欢抽烟后,陈耀华灵机一动,点燃一支烟引导老人去接烟,果然老人的眼神跟着香烟转动,证明手术成功了!

聋哑老人白内障手术成功的事情,在县城里口口相传,患者慕名而来。接触到大量类似病例后,陈耀华深感责任重大。然而改变现状并非一名医生能力所及,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尚存不足,手术治疗费成为“拦路虎”。能否引入社会资金破解困局,造福各族患者?他将想法向南通援青工作组汇报后,引起高度重视,援青干部们多方筹措资金。2016年9月,首笔8万元港币的高原白内障患者手术费用专项救助金由香港江苏企业协会慷慨捐赠。

不久,一项以复明扶贫为主题的“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正式启动。82岁的仁欠姐(化名)、62岁的斗毛措(化名)母女幸运地成为首个受益家庭,术后视力都恢复到0.5以上。援青期间,陈耀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完成眼科手术1800多例,其中,“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白内障手术1400多例,成为贵德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光明行”也成为江苏援青品牌项目。

情系牧民 翻山越岭

家住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的东格老人做完手术半个多月,迟迟没来复查。陈耀华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双休日,他决定自己去看个究竟。

天刚蒙蒙亮,陈耀华就开始准备便携式医疗箱。40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当陈耀华出现在老人家门口时,老人愣了半晌,没想到医生竟主动上门复诊。

除了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外,陈耀华还利用业余时间下乡回访,了解患者术后的复明情况。为了更好与藏区牧民交流,工作间隙他主动学习常用藏语。

青海地广人稀,走一个地方翻山越岭需要大半天。每次下乡回访,陈耀华都自带干粮,一天最多只能跑两个点。高原的强紫外线,让他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黑脸张飞”,可他毫不介意,他在乎的是患者“心灵的窗户”是否明亮。陈耀华的一言一行,当地患者看在眼里,念在心头。很多老人头一次见到医生主动上门看望病人,拉着陈耀华的手泪流满面。贵德百姓亲切称他为江苏“曼巴”(藏语,意为“医生”),爱与团结的种子,在海南州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开花。

传道授业 源头造血

“帮助更多人摆脱病痛,让他们看到眼前的幸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半援青工作期满后,陈耀华选择留下,继续坚守一期。

在给当地群众带来光明的同时,陈耀华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当地眼科水平?在贵德,陈耀华和同事们先后开展了10多项眼科新技术:完成首例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三年时间,他累计接待门诊病人4400多人次,会诊疑难病人150多例,填补贵德眼科医学技术的多项空白,在当地形成了“江苏眼科品牌”。

“对口帮扶,需要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作为贵德县人民医院援青副院长,陈耀华通过“传帮带”把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牵头建立起从收治、诊疗到手术、术后回访等一整套规范治疗流程体系。如今,陈耀华的助手、年轻医生马维萍已成为眼耳鼻喉科的技术骨干。在陈耀华的帮助下,贵德县人民医院成为青海省白内障定点医院、眼科特色医院。

柔性帮扶 绵延大爱

有志而去,有为而归。陈耀华带给贵德的,不仅是高超医术,更是医疗观念的转变。三年援青期满,他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高原患者。

2019年7月,在贵德投资的浙江老板裴林芳找到陈耀华,希望他能到贵德继续做白内障手术,并愿意捐助30万元。陈耀华将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向南通援青工作组汇报,在市卫健委和市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接受了工作组建议,以柔性帮扶的方式,不定期奔赴青海为患者“送光明”。

2020年8月,在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陈耀华在海南州人民医院和贵德县人民医院同时建立“陈耀华高原眼科工作室”。如今,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对白内障病人集中筛查,需要手术的病人登记预约,陈耀华利用节假日打“飞的”上高原集中手术。这让裴林芳十分感动,先后在2021年、2022年再次捐款30万元,支持爱心义举,为“爱心光明行”公益活动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2021年11月,陈耀华再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短短8天,他先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同德县人民医院为100名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创下个人日均手术量最高纪录。数日连轴转,体力过度透支,他出现了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面对患者的期待,他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手术,用行动兑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承诺。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陈耀华已圆满完成10余次援青柔性帮扶任务。“疫情期间,我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2月14日,陈耀华爽快答应电话邀约,计划3月初启程,利用10天时间集中手术。

一曲主旋律为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光明行》,在青海湖畔余音绕梁,回响不绝。

日报记者 朱蓓宁 冯启榕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