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架设2.5~3m高围墙,封闭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施工区域与社会通行道路交叉通道必须硬化;推行绿色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专业化工厂预制构件,在工地进行装配,减少现场浇筑。
②施工车辆实施限速管理,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定期洒水抑尘;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配套设置地面排水沟、沉淀池。
③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行驶,必须采取密闭运输,装卸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得遗撒、泄漏、违规倾倒;运输时应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④禁止在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建材堆放地点要相对集中,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并对堆场以防尘布覆盖,禁止露天堆放。
⑤风速大于4m/s时应停止施工;尽量避免冬季、春季进行大规模土方作业,做到“慎开工,早完工”;遇重污染天气,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落实各级预警下施工现场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同时,施工单位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2、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生活废水仅为施工人员的洗手等用水,拟设置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区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为附近村民,产生的生活废水按现有生活废水处理方式处理。
①施工场地应建设沉淀池(2.5m3),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全部用于建筑工地洒水和车辆冲洗。
②施工期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含有少量油污,应修建隔油池(1m3)及配套排水沟,污水经隔油处理后经排水沟引入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从规范施工秩序着手,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应避免在人群休息时进行,与敏感点工作时间错开进行,以减少噪声的影响,严禁在夜间(略)时至次日6时、中午(略):(略)
②从声源上控制,施工时使用的主要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定期维护和维修,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③采用距离衰减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将高噪声设备设置在距周边德昂村、企业生活区较远的一侧;
④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选用良好的施工设备,以降低设备噪声,加强管理,以降低人为噪声,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⑤汽车运输尽量低速,禁鸣喇叭。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场界噪声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减小对周围居民及企业的影响,若发生噪声扰民事件,建设单位应及时处理,协调解决。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土石方互相调用,内部平衡不产生永久废弃渣。对于施工期间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废料通过分类收集后交废物收购站;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废物不能随意倾倒,而应用编织袋包装后堆放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装修中用到的废弃涂料容器、环氧树脂等属于危险废物,应单独设置收集并做好防护措施,待施工完成后统一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锅炉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颗粒物,锅炉房天然气经ECOFLAM意科法兰燃烧器(低氮燃烧器)燃烧后通过(略)m高排气筒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的标准限值(颗粒物排放浓度≦(略)mg/m3;SO2排放浓度≦(略)mg/m3;NOx排放浓度≦(略)mg/m3)。锅炉房共设置1根(略)m高排气筒,同时安装燃气锅炉自动监测设备1套,监测因子为氮氧化物,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②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对污水处理站易产生恶臭气体的构筑物,如调节池、斜网、污泥浓缩池、初沉池等采取喷洒生物除臭剂的方式抑制臭气的产生,后经空气稀释后排放至大气环境中,满足厂界达标排放。
2、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白水直接回用,回用不完部分白水及其他生产废水一并经“格栅斜网+混凝沉淀+A/O”工艺处理后达标外排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瑞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
②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继续处理,出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瑞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③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略)m3/d,CODcr、BOD5去除率可达(略)%,SS去除率可达(略)%,氨氮去除率可达(略)%,总氮去除率可达(略)%。污水处理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略)3/m2·h,停留时间不低于2.5h;混凝反应池停留时间不低于2.0h;A/O的污泥浓度为2.5~6.0g/L,污泥氟化物:(略)
④全厂设置一个废水总排口。
⑤废水排放口安装一套水质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指标包括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氮,日监测指标包括悬浮物、色度及总磷,周监测指标包括总氮及五日生化需氧量。要求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收集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以利于污染物泄漏“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未及时处理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渗措施
包括在项目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设施(含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污泥池、事故应急池(罐)、白水罐、回水罐等)、原料堆存区、一般固废暂存池、危废暂存间等污染区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下渗,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置。采用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防渗措施有区别的分区防渗措施。
按照HJ(略)-(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的污染防控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简单防渗区。由于本项目可能发生的污染源涉及埋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池、白水罐、回水罐及事故应急池(罐)等,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物的物料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则项目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设施(含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污泥池、事故应急池(罐)、白水罐、回水罐等)、危废暂存间以及原料堆存区等污染区的地面应全部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同时白水罐、回水罐要求设置导流沟及围堰,发生泄漏事故时将废液引至应急池(罐)。防渗层为至少等效6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略)-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略)-(略)cm/s。其他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区可按照一般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其他区域可按照简单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
(3)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分布特征、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设置地下水监测井,由地下水监测井构成项目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系统。
根据地下水监测井布置原则,建立地下水长期监测系统。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于厂区地下水上游(北侧厂界处)、下游(南侧厂界处)各设置1口监测井作为项目的地下水监测井,监测项目为pH、色度、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每年监测频率不得少于两次(丰、枯水期),2天/期,每天2次。事故情况下加密监测频次。地下水监测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实施,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要保证监测的结果真实可信。
(4)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
在制定全厂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应与其它应急预案相协调。一旦发生泄漏,应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尽快处理完毕,防止污染物向深层含水层和厂界外扩散。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进行厂房隔声及减震,且满足以下要求:(略)
(1)在技术经济可行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噪声污染小、先进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选型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选用具有良好声学特征的产品,从根本上减轻噪声污染的强度。
(2)按照功能要求分区布置,利用不敏感区将高噪声区与敏感区分开,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
(3)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利用围护结构隔声;对水泵噪声,布置在室内,抽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震器。
(4)加强全厂区的绿化工作,合理布置噪声源,尽量控制或减小噪声污染。在四面厂界内空地处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阻隔噪声传播;在生产车间厂房四周和厂区空地搞好绿化措施,降低厂界噪声。
(5)造纸生产设备全部设置在厂房内,基础进行减震,采用墙体进行隔声。
(6)拟建项目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限速、禁鸣,保持运输道路路面的平整,禁止夜间运输。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危险废物的贮存与处置
项目产生的废离子树脂以及废机油均属于危险废物,要求项目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采用密闭塑料桶收集收集废机油后暂存于暂存区,定期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软水制备产生的废离子树脂由厂家负责定期更换并返回生产厂家。
厂内危险废物的暂存、管理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的规定进行。本评价对项目产生危险废物贮存、运行及管理提出以下要求:(略)
①产生的危险废物设置一座占地面积5m2的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该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采用2m粘土+HDPE(2mm)+5mm水泥进行防渗要求,其渗透系数小于1×(略)-(略)cm/s。并且危废暂存间建设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的有关要求。
②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容器及其材质应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无法装入常用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分类收集,分区堆放。
③容器表面必须粘贴符合标准的标签(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附录A)。
④危险废物临时贮存间的地面和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该贮存所的地面与裙脚围建一定的空间,该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5;贮存所必须有耐腐蚀的贮存设施应注意安全照明等问题。具体设计原则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
⑤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设,基础进行防渗,采用2m粘土+HDPE(2mm)+5mm水泥进行防渗要求,其渗透系数小于1×(略)-(略)cm/s,并配设必要的防风、防雨、防晒措施,并设立明显废物标识。
⑥由专人负责危废的日常收集和管理,对任何进出临时贮存间的危废都要记录在案。
⑦危废临时贮存间周围要设置防护栅栏,并设置警示标志。贮存所内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备、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有应急防护设施。
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向环保部门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按要求如实填写转移联单,并存档备查;
⑨建设单位应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核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规定期限内对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2)一般生产固废
①废浆
据工程分析,项目生产工艺产生的含砂等的废浆的产生量约为1.2万t/a(含水率(略)%)。其主要是沙子等,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作为堆肥原料外售。
②生产废水处理站污泥
项目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进入白水池,大部分回用,回用部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外排。按照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来核算,项目污泥产生量约为(略).(略)t/a,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池,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③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据工程分析,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kg/d(1.2t/a)。项目区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④生活污水处理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会形成污泥,污泥产生量约为0.(略)t/a,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池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⑤废聚酯网、废毛布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聚酯网、毛布会损坏,需要更换产生废聚酯网1.0t/a、废毛布1.0t/a,合计2.0t/a,由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
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末端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污水处理场处理;末端控制采取分区防渗原则。
(3)污染监控体系
实施覆盖生产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本次评价土壤环境为三级评价,按照导则要求,必要时可进行跟踪监测。
(4)应急响应措施
包括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地下水污染、并使得污染得到治理。
(5)分区防治措施
根据项目生产、办公区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
①重点防渗区:(略)-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略)-(略)cm/s。
②一般防渗区:(略)-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③简单防渗区:(略)
7、环境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1)产品库房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在厂区范围内设置禁烟标志,设置专门的吸烟区。
②产品堆放区出入口和其他适当地点设置醒目的防火安全标志牌和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对入厂人员车辆加强检查。
③产品堆放仓库禁止明火作业。应生产必须使用明火,应经单位安全技术和消防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④原料堆放仓库、生产车间应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配置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标志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由专人保管和维修。⑤消防给水管理,消火栓、消防水罐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⑥设置消防罐,按照一次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略)L/s)设计,拟设置容积不低于(略)m3的消防废水收集池,用于事故时产生的消防废水。当发生火灾时严禁将消防废水直接外排,必须将消防废水引入事故应急池(罐)收集,待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再将消防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事故应急池(罐)平时应空置,并加盖防雨。
⑦产品堆放区、输送设备、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应进行各种日常、定期和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⑧加强对各类火种、火源和有散发火花危险的机械设备、作业活动,以及可燃物质的控制和管理。
(2)防静电、防雷及接地的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条件作防静电接地处理装置。一般情况与电气设备和保护接地一并处理。所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工艺生产装置及其建筑物、构筑物,一般按第二类防雷,应考虑直击雷和感应雷。其他建筑物按第三类防雷,考虑防直击雷。全厂按区域设防,并设防直击雷装置。
车间变电所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并设拦地体。各工艺生产场所设安全接地装置,并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体相连,必要时再在生产场所周围加装辅助接地体。全厂所有安全接地体相连,形成全厂接地网。
(3)污水外泄风险及防范措施
①为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要求各个车间在发生事故排放时,应关闭污水排放管,直接将污染废水排入事故应急收集池,避免给污水处理设施带来明显的冲击负荷,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②为保证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事故收集和处理设施,防止事故状态下的废水和纸浆直接外排。根据前文核算,本项目设置消防事故应急池(罐)容积不应小于(略)m3,收集发生火灾产生的消防废水,同时,设置生产废水事故池对事故废水进行收集,生产废水事故池容积不低于(略)m3,从而杜绝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在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切断厂区雨水管网与外界的连通,关闭雨水排放口,将所有废水收集后排入事故应急池(罐),然后待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后分批次排入进行处理。③污水处理设施各种机电设施应选址质量优良、故障率低、且便于维修的产品。关键设备一用一备,易损配件应在仓库内不用,以便出现故障尽快更换。④定期巡查、保养、维护污水处理设施,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的事故异常运行苗头。
(4)废水污染地下水的防范措施
①防渗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相当于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略)-7cm/s,或参照GB(略)执行。②防渗施工期间委托第三方做好环境监理工作,按设计的防渗要求进行施工,在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沟等基坑、垫层、底板、防水等隐蔽工程施工时,应保留防渗层施工影像记录,并得到各部门的确认,高质量的完成防渗设计指标。③运营期做好防渗系统的保护,防止防渗层受到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