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概况 |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目前处于建设阶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略)m3/d(其中电镀废水(略)m3/d),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及提升泵站(进厂的电镀废水先经监控池收集,确认为正常排放的电镀废水时,再进入粗格栅及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事故池+气浮池(预留)+AAO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连续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池+次氯酸钠消毒+自流出水。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略)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废气主要为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NH3、H2S)。对粗格栅及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事故池、AAO+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调理池、污泥深度脱水机房(含危废暂存间)等恶臭气体产生单元密闭,产生的恶臭气体(NH3、H2S)经负压收集,采用1套水洗+生物滤池除臭装置(设计处理风量(略)m3/h)处理后,由1根(略)m排气筒(P1)排放。 2.废水治理措施 项目服务范围内一般工业废水、电镀废水及生活污水达到相应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后,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采用粗格栅及提升泵站(进厂的电镀废水先经监控池收集,确认为正常排放的电镀废水时,再进入粗格栅及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事故池+气浮池(预留)+AAO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连续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池+次氯酸钠消毒+自流出水工艺深度处理,排入西河。 3.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运行时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源强约(略)~(略)dB(A),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并经绿化吸收及距离衰减。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项目固废包括格栅渣、经预处理后的物化污泥、经预处理后的生化污泥、化验废物、在线监测废液、废机油、废润滑油、废化学品包装材料、维修换下的旧设备及零件、生活垃圾等。其中格栅渣、经预处理后的物化污泥、化验废物、在线监测废液、废机油、废润滑油、废化学品包装材料均属于危废,应交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处置;生化污泥需经鉴定确定其是否属于危废,若属于则应交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处置,若不属于则按一般工业固废依法依规处置;维修换下的旧设备及零件外售废品回收企业;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及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厂区各处理单元、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布置按照污染物渗漏可能性进行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主要包括厂区各污水处理单元、电镀废水应急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单元、危废暂存间等,其地面需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m厚渗透系数为1.0×(略)-7cm/s黏土层的防渗性能;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渗区,其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略)-7cm/s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中要求,判定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Ⅱ。项目主要风险源为各污水处理单元、电镀废水应急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单元、加药加氯间及危废暂存间。针对事故电镀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情况,建设单位拟设置1套有效处理能力(略)m3的事故电镀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监控池+事故池+一体化电镀废水处理设施(pH调节池+电絮凝设备+曝气池+快/慢混池+沉淀池+树脂罐),同时配备一体化污泥脱水设备(废水返回调节事故池)。进厂后的电镀废水先经监控池收集,确认其为事故电镀废水时,经事故池进入事故电镀废水处理系统,处理为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表3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电镀废水后,再由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会同其他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常规处理单元处理;脱水后的污泥交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