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防治措施
(1)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要求施工方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杜绝生活污水的随意散排现象的发生,避免对项目区地表水造成影响。
(2)车辆冲洗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中,为抑制施工扬尘,对施工车辆进行清洗的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冲洗废水,拟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并全部循环使用,由于此部分废水用量不大,只要严格施工管理,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3)试压废水
本项目管道试压清洗完成后引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大气防治措施
根据《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结合本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使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本项目拟采取以下减缓措施:
①工程施工现场设置不低于1.8m全封闭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
②施工中各种堆料、临时堆土使用苫布遮盖,严禁露天堆放;
③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严查渣土车沿途洒落,在场地集中区域设置运输指定通道,规定时间、路线进行运输作业并及时清扫、冲洗运输通道。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运输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现场。
④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防止浮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如遇特大风日禁止施工。
⑤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公示扬尘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
通过以上的措施,将施工期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新建道路敏感点为道路两侧居民区,为使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应采取如下措施:
⑴施工期设立2.5m临时围挡;
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应尽量避开休息及假日时间施工,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工,缩短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⑶选用低噪声、低震动施工工艺;
⑷施工设备尽量采用效率高、低噪声的机械,并应定期保养、维护,使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和最低声级水平;
⑸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保护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操作时,工人应佩戴耳罩和头盔。
⑹施工区两侧居民区,采取低噪声施工机械或人工施工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影响。
4、桥梁施工污染措施
(1)施工前期妥善收集处理原河道附近固体废物并及时清运,严禁将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减少对该水域的污染。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施工工序和文明施工措施执行,把施工影响范围降到最低,减少河床的扰动。
(3)基础施工、桥墩工程施工尽量选在河流的中枯水期进行,以减少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4)应妥善收集基础施工钻渣和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并运至陆域进行妥善处理,禁止直接向水体抛洒钻渣和含油废水。
5、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后,统一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施工垃圾随产随清,运至指定地点。经以上处理措施处理后,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时期雨量充沛,因此,施工过程中雨季水土保持工作显得相当重要。雨季施工的水保工作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应通过制定雨季施工实施计划加以明确和强调。该计划应包括以下一些重点:
(1)施工单位应随时与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施工时要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地质不良地段的路基施工尽量避开雨季。
(3)当暴雨来临时应使用一些防护物,如使用草席等进行覆盖,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沉沙池,这两项措施同时实施的效果较好。
(4)在施工现场周围,应设土工布围栏,以减少建材随雨水流失,造成环境影响。
(5)地面开挖后尽可能降低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
(6)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避开雨季弃土。降雨时,对路基裸漏坡面和临时弃土场裸漏坡面覆盖薄膜,避免雨水对坡面的直接冲刷。
(7)施工期管材等原料直接堆放至道路占地范围内,无需设置料场,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堆置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施工场地位于道路占地范围内,施工期结束后其占地恢复为硬面地面,控制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7、生态恢复措施
(1)生态资源保护
①合理规划,做好土石方的纵向调运,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
②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保护自然资源。
③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弃土外运,并及时进行环境保护及恢复工作。
④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过多的施工区域。
⑤工程弃土应及时清运,避免雨季造成水土流失,弃土可用于道路施工中的填方土。
(2)生态恢复措施
①严禁乱倾倒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做到定点存放,及时外运处置,避免污染土壤。
②绿地恢复及补偿措施
③路网绿化栽植建议
(3)道路两侧街道化的减缓措施
道路建设在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可能造成街路两侧街道化,从而影响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因此,为减缓道路两侧街道化必需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道路两侧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必须由长春市统一规划建设。
②严禁在道路上进行影响交通的设施及活动,保证行车安全。
(4)施工场地恢复措施
本项目需要物料时再购进。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对料堆(如砂砾、中粗砂、石灰等)进行防护。在雨季应设置临时的拦挡设施,如在料堆边缘堆放装土编织袋,对料进行覆盖,防治水蚀,在大风干燥季节必要时采取洒水方法防止风蚀。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防治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抽查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证,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
(2)装运含尘物料的汽车应使用蓬布盖住货物,严格控制物料洒落。燃料及灰渣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扬尘,运输车辆应选择密封车,尤其运输灰渣应选择罐车,装车前应将粉煤灰加水调湿。
2、噪声防治措施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敏感点受交通噪声影响不大。为进一步降低本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因地制宜,优先采用限制车速、加高院墙、禁止鸣笛等方案,不影响道路通行,也不影响居民出行。
(2)加强拟建道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噪声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适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3)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为使道路沿线两侧环境敏感点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生活的环境,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拟建道路主线运营期因受拟建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方案。主要为禁止鸣笛及限值车速、加强绿化等措施。本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在道路完工后加强周围绿化,将噪声的影响降至最低。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排泥井及管道维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污泥,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4、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①为防止和杜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恶性事故发生,应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并办理有关运输危险品准运证,运输车辆应有明显标志。
②在危险品运输之前,应检查危险品是否可以滴漏、撒落、脱离车辆等事故发生,并严防危险品掉入沿线经过的河水等水体中。
③在危险品运输途中,司乘人员应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
④严禁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车辆停靠在沿线上环境敏感点处,并在该处设置严禁停车的标志牌,以防撞车事故发生。
⑥在运输途中万一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如公安、环保)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⑦在出现大雾时,通过限制车速或关闭道路以减轻或消除车辆追尾和其它事故发生。
⑧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
⑨对于污染物和危险品的运输,道路的管理系统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⑩道路管理部门应做好危险品运输车辆上路前检查,途中运输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