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烧结工序。烧结机头烟气采用“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SSC烧结烟气干式超净工艺+布袋除尘器+SCR脱硝”措施;烧结机尾配套电袋复合除尘系统;原料转运、原料准备、原料配料、成品整粒筛分、脱硫石灰石仓分别配套布袋除尘系统;配料消石灰、烧结混料系统分别配套高效湿式除尘系统。上述烧结工序外排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须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略)〕(略)号)和《关于推进我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实施方案》(晋环大气〔(略)〕(略)号)中超低排放限值要求,氟化物、二噁英类排放满足《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排放限值要求。 2.炼铁工序。高炉车间高炉煤气采用“除尘+精脱硫”净化工艺,热风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气锅炉采用“低氮燃烧+SNCR脱硝”措施;高炉矿槽、高炉出铁场、煤粉制备等分别配套布袋除尘系统。上述炼铁工序外排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略)〕(略)号)和《关于推进我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实施方案》(晋环大气〔(略)〕(略)号)中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3.无组织排放环节。各生产工序产尘点废气均设置集气罩,各除尘系统产生的除尘灰全部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运输,确保厂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满足《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表4浓度限值要求。 4.其他污染排放环节。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每日洒水,施工工地周边设置围挡,露天堆放的散状物料实施全覆盖。施工物料采用清洁能源或国六以上排放标准的封闭车厢车辆运输,严格控制车速,运输公路全部进行硬化,加强工业场地扬尘控制。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烧结工序、炼铁工序净循环系统排水井冷却后循坏适用,净环排污送浊环补水;高炉冲渣水经沉淀后循环适用不外排;化学水制备含盐水、燃气锅炉定排水送高炉冲渣作为补充水回用;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略)m3/d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轧钢一厂南侧)处理,采用“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膜分离+消毒”净化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抑尘洒水不外排。按照《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略)-(略))的要求,对高炉水渣冲渣池、废污水埋地管道、氨水罐区及围堰等重点污染防治区,高炉水渣储渣场、其他废水收集管道等一般污染防治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 (三)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严防造成次生环境问题。高炉瓦斯灰近期送烧结配料系统回用,远期送除尘灰项目综合利用;烧结、炼铁工段产生的除尘灰送烧结配料系统回用;高炉水渣、烧结脱硫渣送建材公司综合利用;高炉煤气精脱硫产生硫膏作为副产品外售。废矿物油、废催化剂收集后在厂区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高炉煤气精脱硫产生的脱硫废液厂内暂存,待项目投运后根据其属性鉴别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置。拆除厂区现有较小的危废暂存间,并在原址新建1座(略)m2危废暂存间,同时在厂区西南角新建1座(略)m2危废暂存间。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厂区设置时考虑地形、厂房、声源方向和车间噪声等因素合理布局,将高噪声源车间或装置远离办公楼,对噪声操作岗位人员强化个体防护。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破碎机、振动筛、混料机、磨煤机、各类风机及泵类采取基础减震、厂房吸声、消声器、弹性连接降噪等措施,严格控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严格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渣场利用现有猪槽子沟渣场,按要求对渣场进行规范化建设,完善雨水截洪沟、马道雨水导排设施、滤液收集池等设施。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建设规范的污染物排放口,设立标志牌,在烧结机头、烧结机尾、高炉矿槽、高炉出铁场、热风炉、(略)t/h燃气锅炉排气筒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