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
一、废水 该站点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内容包括围墙、厕所、事故池、一体化基座、营业办公房建设、地面硬化为主,加注棚采用钢架结构,施工工艺过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以人工施工为主,不存在设备冲洗等施工废水产生,场地硬化养护采取雾化养护,不存在积水,即整个施工过程基本没有废水产生,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
二、废气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裸露的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易形成风蚀扬尘,其产生量与风力、表土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另外还有运输车辆运行中将产生机动车尾气,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等。但影响程度及范围有限,而且是短期的局部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以扬尘较为严重。
三、噪声 噪声污染是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源主要为运输车辆噪声、建筑材料碰撞噪声、加注棚焊接、切割噪声、设备安装噪声。但工程量小,一般施工时间较短,声源数量较少。因项目地点在省道和国道中间地带,本建设项目周围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略)-(略))中4a类区,声环境相对不敏感,本项目施工在白天进行,以人工施工为主,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混凝土、碎石、砂浆等废弃建筑材料。为了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对建筑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措施:(略)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
一、废水 该站点内不设食宿区,厕所废水经(略)m3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清掏,与腐殖土沤肥发酵后,作为农肥综合利用,委托城市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方式可行有效,保证该部分污染物不进入水体;工艺过程无生产废水产生,出现事故时的废液(清洁燃料)在撬装装置基座底部设置事故池((略).6m3),周边建设防渗集液槽和防渗槽围堰,确保事故废液收集不排放;加注区配套环保收集沟和隔油池,初期雨水一次产生量4.(略)m3,隔油池容积5m3,保证初期雨水全部收集,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以烃类物质为主,烃类不易溶于水,且地面清洁燃料采用抹布清理后,汇入雨水中的污染物量很少,通过隔油后可以去除,浓度很低,晴天可以直接用于厂内洒水降尘(一次可耗水5.0m3)和站内洒水降温,保证初期雨水不外排,措施有效。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废水不外排的可行。
二、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清洁燃料卸料、加注、储罐呼吸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本报告针对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小,cmax为(略).(略)ug/m3,浓度贡献值低,对环境的影响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废气经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环境影响可接受。
三、噪声 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为运行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项目运营期间,清洁燃料加注车辆平均按(略)车次/d计,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项目区的声环境有一定影响,建议进站车辆:(略)
四、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员工日常办公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垃圾产生量为0.(略)t/a。环评提出在站区设置环卫部门专用垃圾箱,收集后与服务区生活垃圾一起,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本项目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储罐残留物和隔油池分离的油,在站内设置临时暂存间,暂存间设置成独立空间,做到防雨、防渗、防流失,清理产生的危险废物采用塑料容器封装后暂存于暂存间内,暂存间粘贴危险标识,加强管理,不得随意进出;清理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建立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