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我区积极探索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潼南

所在地区: 重庆-潼南-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4日
建设快讯正文
视频播放插件
正文

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并公布了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我区成功入选。

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将持续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面提升城市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潼南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样板,全面开启山清水秀美丽潼南建设新征程。

气候变化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我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象资料显示,影响全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雷电和雪灾8类气象灾害,每类气象灾害针对不同的承灾体存在显著的影响程度、分布区域等差异,为此持续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提升全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在2018年投入3000多万元搬迁重建了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在柏梓镇建成1套柠檬生长小气候观测站。基本建成卫星、雷达、地面气象站构成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地面观测空间分辨率提高到6.3公里,时间分辨率提高到分钟级。”潼南气象台负责人卜飞鸿告诉记者,在沿涪江流域试点建设了5个村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站,完成镇街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建设认证,目前全区天气预报网格空间分辨率达到2.5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0分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2%,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75%。

极端天气引起的地质灾害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建立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作用,对72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安装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最大限度保证提前预警预报,紧密结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平台,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气象灾害应急和综合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每年的防汛、防火等应急演练是全区上下必备科目。今年4月15日,全市提前进入2024年汛期。据气候预测,今年汛期,我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总体趋势涝重于旱,自然灾害趋势严峻复杂。汛期旱涝交替、涝重于旱,暴雨洪涝和强对流天气重于常年。

4月19日上午,一场紧张有序的防汛应急综合演练活动圆满举行,再次检验了我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管理5个领域的应急管理专家组,成立一支30人的区应急管理局直属的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3个镇街相应建立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立和完善了联防联控机制。对内建立了由区应急管理局、潼南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以及区林业局等部门参与的自然灾害预警联动联席会和“1+7+N”临灾会商机制,每年4—5月由区安委办、区减灾办联合下文,组成联合督查暗访组对各镇街、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与安全防治进行综合检查督查,进一步提升灾害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对外与遂宁市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在共享防灾减灾信息、建设涪琼江流域洪涝监测预警系统、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共同开展防灾减灾科研等方面达成一致;遂宁市、资阳市安岳县、潼南区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签订《涪江、琼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从战略层面建立了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川渝跨界联防联控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加强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积极开展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不仅涉及到防灾救灾,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居住环境的健康安全和舒适。区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近年来全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义务植树150.6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达到43.73%,城区绿地有机覆盖率达到70.79%,初步形成了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森林城市格局。

走进马鞍山森林公园,智慧巡防系统向行人游客发出提醒。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逐步建成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监测系统、巡护系统和信息化系统,成立1个国有林场和11个片区森林防火队,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设施不断完善,森林健康体系逐步提升。

此外,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上,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巡河5.7万公里,污水“三率”达到95%以上,取缔琼江水域的污染和违规水产养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序时推动涪江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完成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生态修复项目(关门寺水库、双碾坊水库、敬家沟水库)和三星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涪江(潼南段)水质稳定为Ⅱ类、琼江(潼南段)水质稳定为III类,获评全市美丽河湖。

气候适应性高效特色农业明显提质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我区作为农业大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是潼南区委、区政府一直思考谋划的重中之重,于是便有了智慧农业的精准破题。

围绕一颗柠檬果,组建柠檬基因库,建成投产全市首个高标准现代化柠檬脱毒育苗繁育中心,引进水肥一体化云控制等智能化系统。建成柠檬产业研究院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以及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柠檬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和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科研成果服务应用于柠檬种苗到销售全过程。

瞄准市民菜篮子,引进重庆弘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科光潼农种苗有限公司,建成全市最先进、面积最大的13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全市首个占地200余亩的工厂化育苗中心,玻璃温室、连栋温室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推出“订单化”一站式育苗服务,为渝遂绵蔬菜产业带上种植户提供早熟、优质的蔬菜种苗。发展高标准蔬菜基地4000亩,推进蔬菜生产工厂化,1000平方米工厂化种植的蔬菜产量超过相同面积土地的5倍。

在油菜品质提升上与自己较劲,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了一系列全新油菜品种,最新培育成功的“庆油8号”含油量高达51.54%,实现“两碗菜籽可榨出一碗油”目标,是目前我国冬油菜区审定或登记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其中5000亩新油菜品种预计平均亩产比以前增加20公斤,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

在2022年7月,我区大手笔启动农科城建设,至今已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并成功引进一批种业、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项目。

除大米、小麦等传统粮食生产外,潼南区目前已发展柠檬、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76万亩,总产量220万吨,其中蔬菜、柠檬、油菜产量稳居全市第一。全品类农产品中累计认定绿色食品112个、有机食品5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潼南柠檬”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潼南柠檬”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全国首批28个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之一,潼南区将积极面对气候变化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积极推进和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附件获取 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