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云南日报》整版聚焦文山州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 助农富裕富足

所在地区: 云南-文山-文山县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1日
建设快讯正文

12月21日

《云南日报》“奋进文山”整版聚焦

文山州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

全面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

详细报道如下

↓↓↓

附件

文山州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广袤乡村气象新

附件

普者黑仙人洞村 张文峰摄

附件

文山市追栗街镇发展菊花产业

百香果订单纷至沓来,文山市德厚镇农民日子越过越甜;马关县龙树脚村乡村游正旺,村民旅游饭越吃越香;广南县长冲村村民将自家园里缀满枝头的长冲梨,打包卖向全国各地,家门口就业鼓足腰包……放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袤乡村,处处生机勃勃,孕育着丰产增收的希望。

今年以来,文山州扎实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今年前三季度,文山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0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壮大特色产业增收更有保障

入冬时节,马关县八寨镇芦差塘村委会小箐脚村中药材基地迎来了丰收,大片黑色遮阳网覆盖的中药材地随着山坡连绵起伏,蔚为壮观。指着茁壮成长的中药材,小箐脚村村小组长肖和尧难掩自豪,“自己家的地都不够种了,村民租用了附近村寨的土地,规模越来越大,不少人都在县城买了新房、新车。”

通过“党组织搭台+种植能手带领+党员干部先行+群众逐步跟走”的产业发展模式,芦差塘村从一个没有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到带动周边村寨形成6400余亩的中草药材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全村有“百万元户”60多户。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产业振兴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落实《文山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聚焦粮食、中药材、蔬菜(含人工食用菌)、辣椒等重点产业,持续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把不少“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推进大融合——全州以“6个百万”基地建设为抓手,创建砚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文山市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国字号”农业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

建设大龙头——积极引进云南莓隆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牛牛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提升大品牌——获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认定产业基地98个,其中省级14个、州级39个;经农业农村部认可的“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总数达560个。

平畴沃野,稻香鱼肥,瓜果飘香。2023年,文山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24.62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八角种植面积90.4441万亩,排名全省第二;蔬菜种植面积287.7万亩(辣椒168.87万亩),居全省第一位。茁壮成长的大产业,彰显出文山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今年三季度,全州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931.90亿元,高峰牛、八宝贡米、丘北辣椒等“文”字号农产品畅销市场,现代农业路子越走越宽,成为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收动能更强劲

在富宁县花甲乡花甲村八角林里,八角种植大户付丽芬正在和几位工人熟练地采摘八角,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今年管理得好,收成很不错,按目前的市场价,有18万元左右的收入。”

乡亲们节节高升的收入,源于一个项目、一家公司和一场改革。

早些年,富宁八角管理粗放、产量低,本地没有深加工企业,种植户自产自销,“小、弱、散”问题十分突出。

2022年7月,富宁成功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产业园区,投资2.5亿元实施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建立“四个五分钱”利益联结机制,八角资源变成了群众资产、种植农户变成了受益股东,形成了农户增收、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局面。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接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搭上农业龙头企业这辆“顺风车”,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文山州从产业各环节入手,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主力军”作用,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生产托管、劳务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帮扶形式,筑牢龙头企业连市场、合作社抓组织、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管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促进农户多渠道增收。

今年57岁的王金旺切切实实享受到联农带农机制的好处。“现在能同时有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公司享股金、就地务工赚薪金3笔收入,在家门口一年收入10多万元。”王金旺说。

2023年底,文山州各县(市)实现省级龙头企业全覆盖,乡(镇)的州级龙头企业覆盖率达40%以上。今年以来,全州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7户,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个、家庭农场122个。

出实招稳就业增收渠道更多元

冬日的砚山县维摩乡黑鱼洞村艳阳高照,欢快的彝族弦子声在村里回荡,连片蓝莓基地内,200名乡村能手正展开摘蓝莓比赛的激烈角逐。

这是文山州首个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幸福里”社区落户以来,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到田间地头举办技能大赛,不仅能提升群众就业能力,更为群众搭建起了就业平台。”文山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龙云斌介绍。

在家有岗位,在外有技能,农民就业增收有盼头。文山州持续落实省外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劳务品牌带动、技能提升“四个一批促增收”措施,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17万人。

近年来,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光筑集团、七丹药业等相继落地文山,为当地群众创造了“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家”的就业平台。围绕绿色铝、蓝莓、三七等重点产业,文山州广泛开展“送技上门”“订单式”“定向式”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竞争力。全州共培育出文山三七产业工、丘北纺织工等11个劳务品牌,年务工总收入超过400亿元。截至10月底,全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52.3万人。

聚焦省外转移就业,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和农民增收“一口清”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大稳岗、大监测、大推送、大输送、大提升”5项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百日行动期间,全州“点对点、一站式”输出5.5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2万人。

聚焦创业扶持工作,依托“归雁工程”“干部规划家乡”“万企帮万村”等人才回引行动,激励、吸引各类乡贤人才回村投资、兴办企业,带动群众发展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西畴县蚌谷乡龙正村返乡大学生刘禹丹在家乡成立了县域首家村办企业,打造“龙正嫩妖妖豆腐”品牌,持续带动周边20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0余万元,成为了“人才兴村”的典型代表。截至目前,文山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扶持1456人(户)创业、带动4391人就业。

农旅融合村美民富

河野村青瓦白墙,随手一拍便是美景;远眺峰林错落,流水环绕,稻谷飘香万里。漫步于广南县八宝田园综合体,可体验捉鱼摸虾,品壮家美食,赏乡村美景,感受壮家文化。

今年10月,八宝田园综合体正式运营,迎来了热情的游客。“以前找不到发展的路子,眼睁睁地看着资源闲置,感到可惜又无力,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以后,游客来了,我们不但有了产业,还吃上了‘旅游饭’。”牙龙村村民韦学渊说。

以皇家御田景区为核心,广南县在大力发展八宝米产业的基础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集农业生产、稻田文旅、民族手工艺生产、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出一条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文山州以“绿美建设一直抓”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建设,以环境之变促产业之变,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寄情田园打开了一扇门,也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升级蹚出了一条路。广大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乡村旅游新业态成为文山州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丘北县八道哨彝族乡白脸山村位于普者黑景区外围,是一个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村寨,全村共有184户835人。每年夏天,环绕村庄的400多亩荷花绽放,花香四溢,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丘北县八道哨彝族乡白脸山村家家户户盖起小洋楼,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断推进的乡村建设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

白脸山村主动融入普者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青丘荷花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荷花经济”,农民就地就业创业,钱袋子越来越鼓。

2023年,白脸山村通过农旅产业带动全村100多人就业,年均增收100多万元,如今的白脸山村,家家户户都是景点,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变商品,农房变民宿,农区变景区……一系列美丽变化把成千上万小农户吸引到三产融合的“大棋盘”中,全州基本建成示范乡镇18个、精品示范村135个、美丽村庄433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2个,打造了以普者黑喀斯特山水康养旅游区、广南八宝田园综合体、句町古城和坝美“世外桃源”旅游区为代表的丘广喀斯特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区,以英雄圣地老山、西畴三光国家石漠公园、东升公社等为代表的麻西马富红色旅游体验区,产业实现美丽转身,农民吃上“旅游饭”。

特色产业绘振兴

广南县珠琳镇以兔村委会新庄科小组这两年发生了不少变化。“村里养牛的人家都新建了污水处理池和堆粪场,肉牛品质有了保障,村子条件和卫生也比以前好多了,在家养牛一年最少有七八万元的收入。”村民陶龙发说。

改变的关键在于不断壮大的村级集体经济。

珠琳镇拥有23.4万亩耕地,是地处“一县一业”核心区的产业大镇,但长期以来,一些农产品有品质、无品牌,有产量、无销量,有的产业更是“富了老板、丢了老乡”。

面对这一困境,珠琳镇大胆创新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广南牛牛村集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把散落的“补丁地、巴掌田”集中利用起来,并组织开展村组“三资”清理,剔除2家发展差、实力弱的经营主体,新引进2家有潜力、有技术、有资金的经营主体,有效利用闲置集体资源和固定资产,实现了村级集体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党组织+集体经济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抓住产业发展“一村一品”这个“牛鼻子”,珠琳镇逐步构建起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核心区、肉牛养殖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生猪养殖示范区、经济作物种植区的“一核心四片区”产业布局。2023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2.179万元,11个村(社区)集体实现收益275.83万元,平均收入达15万元。

产业共谋、集体增富、村民增收,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文山州始终坚持将抓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手段,综合各地的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探索出盘活资产、产业带动、股份合作、合股联营、项目引入、抱团发展、农旅融合、服务创收、异地开发、人才反哺10种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全面推进村强民富行动,涌现出不少经济强村。

在丘北县官寨乡,村级集体经济同样亮眼。

去年,丘北县官寨乡10名村委会主任有了个新身份——乡村级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领导层。2022年,官寨乡引导10个村委会各投资5万元成立文山全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同经营稻田种植销售、澳洲龙虾生态养殖、澳洲坚果种植、漂流旅游、农村公路养护等业务。

为确保集体公司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官寨乡选取熟悉乡情村情、在群众中有威望、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委会干部成为公司领导层,并建立年度净利润动态分配机制,提取不超过12%的净利润对村干部进行分配奖励,实现经营与村干部自身发展联责,确保村集体企业的保值增值和长期盈利。2023年,官寨乡1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全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8万元。

通过积极发挥“大岗位制”激励作用,探索建立村干部工作业绩与收益挂钩机制,健全村(社区)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以高标准、严要求选优配强“领头雁”;注重把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业农村政策、掌握生产经营本领的优秀干部选出来、派下去、使用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整合力和改革推动力进一步强化。今年前三季度,全州1002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4%,其中,10万元以上的516个,占比达51.5%。

头雁领着群雁飞

在马关县大栗树乡河外村委会嘎白一组,村民孔凡万和几位乡亲刚挖出精心种植了3年的黄精。看着个头惊人的黄精,众人纷纷拿出手机留影。“果然是高手种出来的。”“咋才能种出这样好的药材?”围拢在一起,乡亲们探讨起了黄精种植的技术和心得。

孔凡万是附近十里八乡的黄精种植高手,是不少村民的师傅,更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种植中药材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孔凡万一直思考着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带领身边群众致富,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2019年,孔凡万注册成立了马关县万吉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收购、销售等服务,从整地育种、病变研判、疾病防治等环节,一步一步带着村民一起干,言传身教。在孔凡万、陈显富等党员的带领下,600余户群众种植各类中药材8000余亩。

谈起种黄精,种植户徐飞说:“从认识孔凡万就跟着他种黄精了,今年要挖的黄精有60多亩,纯收入应该有100多万元,他懂的技术都教给我们,跟着他走这条路准没错。”

乡村本土人才数量多、经验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近年来,文山州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措施,扎实培育一批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奏响联农带农致富曲。2023年全州819个脱贫村培育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025名,命名表扬州级“农村致富带头人”100人、州级乡村工匠24名。同时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实训户”实操培训模式,搭建乡村讲堂、田间课堂,组织发动887位党员致富带头人和2166名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农民致富经,带动6987名农民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发展。

为把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变成产业带头人,文山州通过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项目支撑,引导大学生到村、能人回村、农民工返村,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说起今年的收入,一份订单让文山市德厚镇姜农罗许根十分满意:“有公司为我们提供生姜种子、种植技术,还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我种了8亩,收入在10万元左右。”

订单的另一头是云南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外面的老板来收购生姜,老百姓将种植的姜进行分拣,好的用来交易,剩下的姜只能被丢弃,农户种植效益锐减。”公司负责人张贵云说。

深知种地辛苦,张贵云下决心要建厂,带领大伙儿致富。与此同时,为发展壮大生姜产业,文山市积极靠前服务,第一时间流转了交通便利的高速路口土地建设厂房,并免除第一年地租。

企业落地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小黄姜产业实现了种植、产品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物流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带动生姜种植1370户,仅德厚片区就有16100亩,同时,每天可提供分拣、清洗、包装生姜等就业岗位139个。

以乡愁“引雁”,以产业“聚雁”,以服务“留雁”,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正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来源:云南日报记者:张文峰 黄鹏,见习记者:王世涵)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