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秭归县文化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

所在地区: 湖北-武汉-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10日
建设快讯正文

  一、“十二五”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秭归文化旅游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全国旅游名县”为目标,以“品牌打造、品质提升、扩粗链条、壮大产业、优化服务”为重点,奋力推进“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建设,加快文化旅游百亿支柱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了秭归挺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的新引擎。

  (一)产业地位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756.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2.57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间(780万人次、30亿元)增长253.46%、641.9%。2015年接待游客达到612.15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达63.8亿元。“十二五”以来,秭归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县”、“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等称号,游客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旅游县市区前十甲,文化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二)机制不断创新,文化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为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相关县级领导为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善文化旅游发展领导机制。二是于2013年10月召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十项优惠政策扶持旅游发展,初步建立了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激励机制,突破了长期无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的困境。三是出台《秭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和传承补助办法》,并将非遗传承人传承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四是全社会办文化旅游氛围日益浓厚。乡镇发展旅游的热情明显高涨,屈原镇、归州、九畹溪、磨坪等旅游资源大镇分别启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旅游的全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改、财政、公安、交运、水利、林业、农业、住建等县直部门积极支持文化旅游发展,配套文化旅游项目,加快了全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全县上下逐步形成合力办文化旅游的大格局。

  (三)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紧紧围绕全县文化旅游百亿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高标准完成了《秭归县旅游发展规划》和《中国三峡屈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以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核心的“一核·一轴·九景区”全县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紧紧把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按照秭归的“维多利亚港湾”、“三峡库区外滩”、秭归城市新名片和三峡坝区的中央休闲区(CRD)对其进行打造,旅游区内滨湖景观带、旅游母港、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民俗展演中心、端午文化主题游园、二次消费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先后动工建设,木鱼岛至金缸城片区旅游综合开发的招商引资正加紧进行,旅游区已成功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创建。二是加速旅游景区的拓展和升级。成功开发了三峡芝兰谷风景区,一期开发全面结束,二期开发已经启动;三峡竹海、九畹溪等景区的提档升级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服务设施配套日益完善,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高峡平湖游船项目全面建成,全县共打造游船6艘,“高峡平湖游”核心旅游产品得到稳定和提升;另有“月亮花谷”“诗意乡村乐平里”“归州古城”等景区正处在紧密锣鼓的规划开发建设之中;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和工业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三是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峡翻坝高速建成通车,彻底打破了秭归对外交通的瓶颈,三峡专用公路、宜巴省道提档升级,全县旅游交通设施大为改善;周聚路改造升级工程、九畹溪漂流起点至中转站道路改扩建及硬化等项目顺利实施,改善了景区的通行质量;茅坪至罗家(三峡芝兰谷景区)的道路改造工程2015年将启动实施;秭归旅游母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旅游交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极大地助推了秭归旅游发展。

  (四)加大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

  围绕“三峡大坝·屈原秭归”主题形象,整合我县特有文化旅游资源及品牌,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构建了具有秭归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基础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构建了高峡平湖之旅、三峡寻梦之旅、自驾养生之旅、“三人”探秘之旅、激情漂流之旅等五大基础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向复合型转变。以“维多利亚三号”游船为平台,成功开发“相约三峡秭归·圆梦高峡平湖”等产品,备受游客青睐。二是特色文化产品体系基本形成。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其作为秭归品牌节庆活动引领文化旅游发展;成功策划原创民俗歌舞《大端午》等系列演艺产品,正与市场对接之中;开发了峡江帆船、龙舟、竹编、根雕、艾叶香包等非遗生产性传承保护系列产品,并成功引导其走向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三是旅游商品体系基本形成。以屈姑、秭源等农业企业为龙头,推出了一批以秭归脐橙、核桃、九畹丝绵茶等农副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五)繁荣文化事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屈原纪念馆及12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全面达标,“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开展;全县186个村、7个居委会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活动,并被评为全省“十大节庆品牌”。成功举办诗歌的太阳——两岸屈原文化交流及诗会、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巡演、首届三峡大坝国际音乐节、全县第四届民间文艺调演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原生态民歌《峡江船工号子》荣获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优秀表演奖;精心打造了室内舞台剧《峡江风情.青滩姐儿泄滩妹》受到游客青睐;成功编排演出原创民俗歌舞《大端午》、《敲起琴鼓劲逮逮》等系列演艺产品,积极参加首届宜昌艺术节,揽获宜昌“文华大奖”、“群星奖”等13大奖项。四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强化。致力构建了“一主七化”大文化发展模式。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2处、市级7处、县级7处,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3个、省级6个、市级9个,屈原故里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省级文化生态试点保护区。屈原、归州、茅坪、沙镇溪、杨林桥等乡镇先后入选“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秭归“花鼓舞”、“端午节”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秭归县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县)复核。

  (六)宣传营销有力,文化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立足巩固周边客源市场、拓展国内客源市场、探索开发境外客源市场,构建纵横交错的旅游市场格局。2013年6月正式开通三峡副坝旅游专线,促进了区域融合发展;开发了韩国入境游产品,开拓了秭归旅游境外新市场;加入“爱上宜昌”城市与旅游营销联盟,接待全国各地旅行社达1000多家,进一步巩固客源地市场。目前中三角和长三角市场进一步巩固,北方市场初步扩展,纵横交错的市场营销格局基本形成。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开通了集旅游政务、商务交易、咨询投诉为一体的秭归旅游官网及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全面启动网络营销模式。

  (七)行业管理加强,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品牌创建成绩显著。全县国家3A级以上景区达到4家,其中5A级景区1个(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2个(三峡竹海景区、九畹溪漂流观光景区),3A级景区1个(链子崖景区);宜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名村2个(银杏沱村、槐树坪村);星级农家乐32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35家);全县旅游酒店、旅馆达到178家,接待床位达4300多个,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二是行业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对新闻出版市场、文化娱乐场所、旅游经营市场等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定期对各景区、娱乐场所、网吧、书店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十二五”以来,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核心产品和品牌不亮不响,宣传造势上形式单一,旅游形象知名度不够高;二是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企业发展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缺乏龙头核心企业,行业整体活力和竞争力不强;三是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充分,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方面设施不足,产业链条很不完善,产业化水平不高;四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的新机遇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带来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国民休闲纲要》及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适时颁发,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省、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为实现文化旅游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多重战略开发带来的新机遇。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业高位布局到全市“六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中,高起点谋划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全域旅游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秭归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争当“排头兵”、建成“桥头堡”,凸显和提升秭归在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中的枢纽战略地位;三峡屈原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与金缸城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纳入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项目,上升至省级战略层面。此外,随着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机遇的叠加,秭归文化旅游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三是环坝旅游开发带来的新机遇。国务院编制《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库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要求三峡集团公司重点做好坝区所在地“一城三镇”的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今年3月,宜昌市政府与三峡集团签订深化合作协议,由三峡集团投资20亿元,推动融资200亿元,共同建设长江三峡综合物流体系和以三峡坝区为支点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共同开发三峡库坝区和周边区域旅游资源。随着三峡大坝旅游景区门票免费及三峡专用公路向社会开放,秭归作为坝区“一城三镇”的重点,将成为深化合作的主战场,核心旅游资源将纳入环坝旅游进行整体开发。

  (二)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旅游发展热潮的兴起,全国、全省乃至我县周边区域旅游发展迅猛,各种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日新月异,从而带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我县旅游产品的开发、综合配套、市场营销、公共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是投资融资困难制约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属长线投资,招商引资难度相对较大,社会资本融资渠道缺乏,加上我县财力有限,文化旅游投资严重不足,导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是秭归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是旅游标准化水平不高。宜昌市已正式启动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秭归作为创建工作的试点县之一,目前面临着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信息系统尚未完善、旅游企业标准化意识不强、旅游服务品牌缺乏等问题,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任务重、压力大。

  三、“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按照“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尊重市场规律,紧紧围绕全县“四大百亿产业”和“两园三区”建设,实施“12345”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布局。

  ——围绕一个总目标:打造百亿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县;

  ——彰显两大秭归特色:文化和生态;

  ——形成三大区域支撑:一是以县城为中心的茅坪九畹溪环线,围绕“三峡大坝—屈原故里”双5A产品配套形成产业要素聚集地;二是以香溪长江大桥周边三镇形成的长江“结”为核心,以水陆交通为依托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以磨坪、梅家河为代表的秭归西南一带生态休闲避暑乡村旅游集聚区。

  ——坚持四大发展战略:全域融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

  ——创建五大品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长江三峡旅游核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

  (二)奋斗目标

  到2020年底,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秭归基本成为三峡旅游重要的集散地和目的地、环坝旅游的中央休闲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扎实高效,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成功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

  全县拥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争创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万人。

  文化旅游企业达到500家,其中四上企业达到10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的7%。

  四、旅游发展

  (一)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全县旅游坚持全域发展,紧紧围绕“一区·一轴·三环”布局:

  一区: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

  一轴:高峡平湖黄金轴

  三环:环茅坪九畹溪特色旅游片区

  环香溪长江大桥周边三镇新三峡文化旅游区片区

  环磨两梅西部生态旅游片区

  (二)产品体系

  围绕“三峡大坝·屈原秭归”旅游主体形象,依托屈原文化、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突出秭归特色,着力打造四大旅游产品体系:屈原文化体验产品、高峡平湖观光产品、山水休闲度假产品、乡村特色旅游产品。

  ——深度开发屈原文化体验产品。坚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层次挖掘屈原文化,按照“大文化、小落地”的旅游开发理念,打造以三峡屈原文化旅游区、乐平里、中华屈氏第一村等为重点景区景点;开展以屈原、端午文化为主题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开发一批具有屈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及美食;以县城为重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全方位培育打造屈原文化体验产品。

  ——优化提升高峡平湖观光产品。通过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和秭归旅游母港等建设,逐步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沿线港口码头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不断壮大游船规模,提升游船等级,开通秭归—重庆、秭归—奉节、秭归—神农架及秭归境内多条高峡平湖游产品,开发水下探秘观光和空中观光项目,推进高峡平湖观光游产品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山水休闲度假产品。紧跟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热潮,依托秭归优美的山水资源,采取差异化、精品化和国际化开发理念,配套开发一批旅游度假区、风情小镇、特色村、度假酒店、民俗客栈、避暑山庄、自驾养生、乡村绿道、风景廊道等休闲度假产品。

  ——做特做响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秭归的乡村特色、农业、工业、商业、体育等资源,按照“旅游+”的理念,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把旅游业渗透到农业、工业、商贸、物流业、体育等不同产业领域,实现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赢、体旅互联,丰富产业形态。积极开发滨江漫步、漂流竞渡、山地自行车、滑翔伞、垂钓、水上运动、赛龙舟、登山攀岩、户外拓展、溯溪探险、森林旅游、野外宿营等各种户外运动康体旅游产品;以科考探秘、自驾自助、农事体验、商务会议、节事会展、农业休闲、工业旅游等为主的专项特色旅游产品。

  (三)景区建设

  ——全力打造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按照5A景区的标准,以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和金缸城片区旅游开发为核心,全力将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三峡的“维多利亚港湾”和“秭归县城外滩”,使该旅游区成为秭归旅游的新名片、三峡大坝旅游的后花园、湖北省现代旅游服务业示范区。重点建设滨湖景观带、旅游综合体、徐家冲水上游乐、滨湖路至金缸城“十里花街”以及旅游区基础设施配套,适时开发木鱼岛。

  ——扩展提升高峡平湖黄金轴。充分利用高峡平湖黄金水道和平湖岸线,将秭归港建设成长江三峡旅游母港,使秭归真正成为三峡游轮的起点港和终点港;配套建设库周旅游码头,在九畹溪、链子崖、归州、七里峡、童庄河建设5个旅游码头,10个游轮泊位;打造大中型、中高端游船5条,组建拥有大、中、小型豪华游艇50艘的游艇俱乐部;复制三峡库区被淹城市及知名景点模型,新建三峡水簇博物馆,开发水下探秘观光项目;改造提升三峡链子崖风景区;通过水上线将县内各景区和神农架、重庆旅游有效串联起来,构筑秭归、鄂西乃至长江三峡独具特色的精品水上游线,吸引和分流三峡、长江游客。

  ——加快完善环茅坪九畹溪特色旅游片区。结合泗溪水库建设,启动三峡竹海三期提档升级;进一步开发完善三峡芝兰谷景区,建设高山休闲旅游避暑山庄;高标准打造集亲子体验、农业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月亮花谷旅游休闲度假区;提档升级九畹溪风景区,在周坪、芝兰、石柱等周边区域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开发建设环香溪长江大桥周边三镇新三峡文化旅游片区。依托香溪长江大桥建设,对以兵书宝剑峡为核心的香溪村、万古寺村、九岭头村、铺坪村、长江村、卜庄河等村实施连片旅游开发,打造新三峡文化旅游经济区,形成区域支撑;开发打造诗意乡村乐平里景区,千年古城归州景区;深入挖掘三国建平大战历史古迹,实施古城墙加固修复、城门和古战场复建,打造遗址公园;适时启动五指山户外拓展、九岭头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

  ——规划启动环磨两梅西部生态旅游片区开发。按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启动磨坪秋谷山高山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高山避暑山庄、度假酒店、养老地产,完善相关旅游配套,打造湖北的武隆;以亲水游乐为主题,开发梅家河观音堂库区休闲观光旅游区;以云顶拓展为主题,启动策划两河口云台荒景区开发;配套完善五龙温泉景区基础设施,壮大温泉度假品牌。

  (四)乡村及特色旅游

  ——编制好1个规划。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聘请高端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秭归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领指导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建成1个多功能博物馆。结合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建设,在县城新建1个集“移民、文物、历史文化、城市规划、脐橙、地质”六馆合一的多功能博物馆,配套游客参观体验服务设施设备。

  ——打造3个风情小镇。突出旅游发展重点,将九畹溪镇、归州镇、磨坪乡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建设4条风景廊道。将景区开发、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幸福村落等连接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完美过渡。在县城至泗溪、周聚公路沿线、县城至郭家坝、归州香溪河沿线打造4条集生态修复、环境整治、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户外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廊道。

  ——建成5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将屈姑食品、匡通电子、秭源食品、泽侬饮品、康博食品打造成5个工业旅游示范点。

  ——打造6大特色体育旅游运动基地。继续加大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力度,开发打造月亮花谷滑翔伞基地、归州路亚垂钓基地、链子崖攀岩基地、石柱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香溪河水上游乐基地、罗家户外拓展基地。

  ——规划建设7个自驾游营地。在茅坪镇罗家村、建东村,兰陵溪村、九畹溪镇石柱村、屈原镇屈原村、两河口镇云台荒、磨坪乡磨坪村分别规划建设自驾游营地。

  ——培育8个乡村旅游体验骨干项目。重点培育马营苏区红色革命寻根、升坪湖休闲体验、郑家岭乡贤文化旅游体验、郭家坝高山生态农业体验、干溪沟圣天观旅游探险、穿心店石林、“杨林堂鼓”乡村旅游基地、长春“一棵树”生态体验等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建设9条乡镇示范绿道。以乡镇为主体,在茅坪镇、九畹溪镇、屈原镇、归州镇、水田坝乡、郭家坝镇、两河口镇、沙镇溪镇、磨坪乡规划建设独具乡镇特色的示范绿道。

  ——建好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建设茅坪镇“四季花海”、陆游茶园、云鹤村居、建东生态农业园,九畹溪镇石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屈秭橙香”农业观光;屈原镇乐平里五指山特色文化旅游;郭家坝镇牛岭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烟灯堡村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柑橘园示范点;归州镇万古寺中华屈氏后裔第一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

  ——配套11个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结合全域旅游发展,以各乡镇集镇为依托,建设11个乡村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休憩等服务功能,同时集中售卖各地特色旅游土特产。

  ——打造12个旅游特色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一镇一村·一村一品”旅游特色村建设,重点扶持茅坪镇罗家村、泗溪村、月亮包村、兰陵溪村、屈原镇屈原村、链子崖村、西陵峡村、归州镇万古寺村、香溪村、水田坝乡王家桥村、泄滩乡陈家湾村、九畹溪镇石柱村、槐树坪村、九畹溪村、郭家坝镇庙垭村、牛岭村、烟灯堡村、沙镇溪镇长春村、梅家河乡郑家岭村、磨坪乡磨坪村、两河口镇香龙村、杨林桥镇天鹅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目标。到“十三五”末,各乡镇成功打造1个旅游特色村,实现“一镇一村·一村一品”目标。

  ——积极创建旅游名镇名村。一是积极争取九畹溪镇纳入“湖北旅游名镇”新一轮创建对象,并确保“十三五”期内创建成功,同时积极推进归州镇、屈原镇创建;二是抓好茅坪建东村、九畹溪村、庙垭村、屈原村、西陵峡村积极创建湖北旅游名村。

  ——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十三五”末,全县农家乐发展达到1000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0家、四星级农家乐20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00家。

  (五)要素配套

  ——旅游交通。将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打造成秭归乃至长江三峡标志性景观桥,实现全县旅游南北交通“零阻滞”;按照二级旅游公路的标准改造提升芝茅路,力争启动九畹溪—泗溪隧道建设,构建“县城—九畹溪—芝兰谷—月亮花谷—三峡竹海—县城”的旅游交通环线。按照二级旅游公路标准改造屈峡路、郭家坝至五龙温泉景区、西南生态旅游公路、太秭沿江公路秭归段、杨泗路、茅坪至贺家坪等骨干旅游公路。改造各乡镇通村组乡村旅游公路1655公里。

  ——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以秭归旅游母港为平台的水上游客集散中心、三峡翻坝高速出口陆上游客集散中心和三峡坝区江南游客换乘中心(秭归旅游集散中心);新建秭归县水陆旅游综合服务区和九畹溪镇旅游综合服务区;以楚韵旅行社为载体,建设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按照“互联网+”模式,开发建设一个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为游客提供全程服务的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及工具;到2020年全县所有景区、旅游购物点、车站港口等旅游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定、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旅游住宿及餐饮。在三峡文化生态旅游区水果市场地段、金缸城新区等地建设酒店集群,加快建设主题酒店、快捷连锁酒店、家庭旅馆、乡村民俗、青年旅社等旅游接待设施;在全县范围内发展家庭旅馆1000家;在金缸城新区、水果市场、秭归港、归州街打造一批具有秭归餐饮特色的美食集聚区

  ——旅行社。新发展旅行社4-5家,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旅行社达到7-8家,有1-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百强行列。

  ——旅游商品与购物。在茅坪镇建设一个旅游商品开发基地,设计、生产具有秭归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旅游商品,重点围绕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文化旅游用品和传统美食(端午宴、屈原家宴)来开发;围绕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旅游商品“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模式,在县内高速出口、港口码头、车站等交通要道建设一批集中展售具有秭归特色的旅游商品街区及体验店,支持“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物流”快速发展;在县内各商场、酒店、景区、车站、码头新增一批旅游商品购物点。

  ——旅游厕所。利用五年时间,按照星级旅游厕所的标准,在县城、各景区和重要旅游公路沿线新建和改造50个旅游厕所。

  ——文化娱乐业。打造一台全新的旅游演出舞台剧——《大端午》;建设一个以端午习俗为主题的文化游园——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游园;在县城及周边培育各种KTV、酒吧、茶吧、休闲吧等现代娱乐业100家。

  (六)市场营销

  1、旅游品牌营销

  以屈原文化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峡大坝·屈原秭归” 旅游主题形象,整合县内和周边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屈原文化体验产品、高峡平湖观光产品、山水休闲度假产品、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旅游品牌;借助“爱上宜昌”城市旅游发展联盟进行整体包装营销,不断提升知名度;开启全域旅游新模式,提倡全社会办旅游,形成各行业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新局面,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主题形象品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深入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让“三峡大坝·屈原秭归”主题形象深入人心;充分展现我县独有的“屈原、三峡大坝、柑桔和太阳神石刻”四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以及“非遗项目、古树古宅古村落、64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全年330天以上优良天气和7500—20000个/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四大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市场吸引力。

  ——全域旅游品牌。当前旅游发展已进入大众化、常态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急需转型升级谋求新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旅游宣传营销模式,针对目标客源地市场,丰富旅游线路产品,鼓励旅游企业通过“旅游+”和“+旅游”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旅游业渗透到农业、工业、商贸、物流业、体育等不同产业领域,实现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赢、体旅互联,丰富产业形态,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

  ——乡村旅游品牌。整合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创新旅游要素价值,按照旅游活动“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村创建,建设几个特色旅游度假区,开发一系列以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农业观光、科考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拓宽旅游市场,增加竞争力。

  2、旅游市场开发

  (1)目标市场定位

  立足湖北省内及周边省市客源市场,主攻湖南、河南、安徽等中三角市场和以河北为主的北方市场,依托便捷的交通体系,以高峡平湖观光、自然山水风情、优质空气质量和富裕的负氧离子含量为基础,重点开拓周末休闲度假、高峡平湖观光、生态养生度假、自驾自助游等旅游产品,注重旅游活动的体验性、参与性及文化性,充分发挥旅游直通车、通通直达秭归站的优势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努力实现核心景区“一票通”。

  (2)市场营销策略

  ——“精品线路,精准营销”。整合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屈原故里、三峡竹海、链子崖、九畹溪漂流、昭君村、神农架等精品旅游资源,精心培育高峡平湖之旅、三峡寻梦之旅、自驾养生之旅、穿越三峡之旅、三人(伟人屈原、美人昭君、神农架野人)探秘之旅五大基础旅游线路以及九畹溪夏季激情漂流之旅,重点针对中三角和北方市场细分市场结构,细化游客需求,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精准营销。

  ——“品牌带动,整体营销”。充分发挥“爱上宜昌”旅游发展联盟城市旅游品牌的带动作用,借助联盟的平台和资源与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开展整体营销。

  ——“节庆推动,事件营销”。认真办好一年一度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旅游节,加大对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峡江文化、非遗项目、龙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以节造势,以节扬名,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增加曝光率,提高知名度。

  ——“创新驱动,多元营销”。拓宽营销渠道,扩大网络营销规模。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采取形象策划、媒体宣传、踩线考察、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融入“互联网+智慧旅游”等营销理念,大力推行“O2O”模式,完善在线自营媒体营销,优化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重视手机移动终端营销,开发推广手机APP应用,提高旅游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区域协作,分层营销”。积极融入大三峡旅游圈,加强与省内周边及国内重点客源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旅游资源置换宣传,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平台。加大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招徕1-2家国内知名旅行社独资或合资在秭归注册独立法人企业、探索投资乡村旅馆、汽车营地、景区开发等旅游项目,结成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形成产品互补、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平台共建的合作共赢局面。

  五、文化发展

  坚持面向市场,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资源品牌化、资本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县委政府为主导,努力构建文化生态县域化、保护基地化、传承大众化、利用谱系化、开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的“一主七化”发展模式。通过五年努力,把秭归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名县,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

  1、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到2020年,重点建成三峡移民博物馆、金缸城新区文化广场和秭归大剧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等县级“四馆两场”全面提档升级;完成全县各乡镇文化广场建设全覆盖 18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综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建设全覆盖。全面建成县为总馆、乡镇为分馆、村有服务点的三级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开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设。

  2、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培育沙镇溪、茅坪等6个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打造100支民间文艺队和300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大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巩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免费开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覆盖质量,有线电视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推进三网合一和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二)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开展。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重点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十三五期间,大力创新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举办方式;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弘扬“文化+”多元化深度融合理念,开展特色文化进社区、单位、企业、学校、军营、农村等活动,高质量举办民间文化公益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扶持城区及乡镇开展广场舞蹈、体育健身、节日节庆等文化文艺活动,建设好职工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鼓励扶持骚坛诗社、建东花鼓戏剧团、杨林堂鼓队等民间文艺社团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走向市场,形成送文化和种文化的良性互动。开展电视文化艺术大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法律进社区等文化活动。繁荣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普及弘扬屈原文化,将屈原、端午、峡江、柑橘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课程。继续深入开展以屈原作品背诵、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在街道、社区、宾馆建立屈原文化形象窗口,在城镇建设中融入文化符号。

  (三)打造精品文化产品体系。

  加大屈原艺术团改革创新力度,扶持剧团开展省牌创建,推动剧团发展的“事业、企业”双模式运行。促使《大端午》、《敲起琴鼓劲逮逮》等一大批精品文化产品融入市场。着力培养和引进专业艺术人才,加强精品文化产品创作打造力度。重点创作打造室外实景剧剧目《梦回峡江》,围绕湖北“楚天群星奖”和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创作一批具有秭归特色的文艺精品作品。

  建立扶持和奖励机制,引导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开展创作活动,支持以秭归、屈原、端午、峡江、柑橘、移民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特别是影视作品创作。协助完成影视剧《思美人》、《人间烟火》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市场推广。有计划的出版秭归文化丛书,办好《屈原文学》。

  (四)完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

  加快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优化开放功能,提升开放质量。加强文物发掘保护,统筹文物保护和开放兼施。完善县、乡、村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多空间、多载体、多渠道、多主体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

  建成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非遗馆陈列布展项目建设。建成屈原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等6个全省一流的乡镇传习基地及4个传习所。创建36个特色文化村,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集结出版六个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专著。挖掘利用和发展“屈原文化谱系”。推进“文化保护成景点,非遗项目进景区”建设,加大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力度。实施非遗项目校本教材撰写工作。加速推动三峡移民博物馆项目建设及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秭归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项目,鼓励家庭博物馆建设并对外开放。

  (五)全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1、打造四大文化产业品牌。推进文化资源与市场、产业紧密对接,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着力打造以端午文化、柑橘文化、峡江文化和太阳神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

  以端午节庆活动为契机,打造“我在屈乡过端午”文化旅游产品。推进屈原故里端午文化产业园建设,建设端午屈原家宴主题饮食城。做大柑橘文化产业品牌,在长江沿线打造四季柑橘采摘文化休闲项目。提升秭归脐橙文化节活动举办规格,并让活动与市场接轨。做强峡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全国龙舟加工和训练基地,建成集龙舟研发、制造、生产、销售、比赛、展示、人才培训、赛制制定等于一体的国际标准化龙舟产业基地。举办具有国际水平的龙舟赛事活动。大力扶持组建龙舟运动企业、团体和组织,鼓励龙舟运动企业走出秭归,走向市场,参加全国有影响的龙舟赛事活动。树立扩大秭归龙舟文化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叫响太阳神文化,在香溪长江大桥一带打造太阳神主题文化休闲度假项目。

  2、培育五大文化产业。以提高创意和生产能力为核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影视演艺业、文化旅游商品加工业、现代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业、现代数字印刷包装业、文化养生健康产业五大龙头文化产业。

  ——以全县各大景区为载体,推进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建设。打造山水实景剧目《梦回峡江》,推动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大端午》走向市场。启动文化艺术传媒大厦项目建设,推动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扶持1-2家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推送平台。

  ——加大非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手工技艺制作项目及企业的开发、研制、生产扶持力度。加快研发生产文化旅游商品,推进文化旅游自由贸易区项目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加工基地。通过与加工制造业的嫁接与有机融合,引进和扶持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加工企业。

  ——加大现代数字包装印刷业发展力度,引进现代数字印刷包装技术,推进现有印刷包装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工艺和企业管理。引进新建现代数字包装企业。推动全县现代数字包装印刷产业发展。

  ——加大对现代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业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引进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产业成长性强的现代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企业。以秭归打造“沿江沿河沿路沿山脊”旅游廊道为契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以突出秭归特色饮食、平湖休闲观光、体育运动健身、垂钓等文化娱乐休闲项目。挖掘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突出打造“屈原家宴”品牌,推动屈原家宴主题饮食城、特色小吃街等项目建设。

  ——加强文化养生健康休闲新兴产业的扶持,立足秭归特色,培育一批以艾叶香包、艾灸、香草等传统中医保健养生项目为主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以秭归旅游为载体,打造一批养生、氧吧、保健、休闲、温泉等养生保健项目。

  3、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把握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从市场主体角度入手,切入产业发展的实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文化企业建立新型的盈利模式。实现创利创税造百亿、扩大扩粗提品质的产业发展目标。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和企业。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一批网吧、KTV及印刷包装企业等产业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转型升级。催生一批具有特色文化符号和氛围的书吧歌吧酒吧茶吧等文化娱乐休闲企业。

  4、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制定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大力实施送出去、引进来人才培养引进战略。加强对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能力建设,创新交流合作方式。鼓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多门类、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形成秭归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阵地、新平台。立足现有文化产业人才资源,送往国家省市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培训学习。举办各种需求性、紧迫性文化产业培训班,自主培养各类新型文化产业人才。通过政策、环境、待遇吸引外来人才进入秭归,孵化和培养秭归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推进实施全员聘用、岗位工资制度,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强化文化企业人才管理。努力探索建立“北京--秭归”、“武汉--秭归”的“两栖”人才使用新机制,全面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意创业水平。规划建设一个功能定位准确,优势特色突出,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支持各类创意企业和人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文化创意与制造、建筑、信息、旅游、体育、特色农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5、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坚持管办分离、政事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 “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加快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落实,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等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形成企业创新、百姓创业的局面。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的组织领导。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抓总,研究制定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文化旅游委办公室做好全县文化旅游规划制定、线路营销策划、文化旅游形象宣传、队伍建设、市场监管和督促指导工作;交通、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宣传等部门要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争取、资源开发、项目用地审批、宣传推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其他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支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着力构建大文化旅游工作格局。要创新文化旅游工作推进机制,逐步探索构建统分结合、职责明确、执行有力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加强县内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管理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通过把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形成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浓厚氛围。要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建立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我县文化旅游开发,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按市场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实行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景区经营公司化。要创新文化旅游环境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旅游、支持文化旅游、投资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一批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要全力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品牌许可等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组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的旅游骨干企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为旅游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的硬环境。要鼓励多种经营模式,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形成多元经营格局。要积极做好文化旅游发展优惠奖励政策的宣传及落实,进一步调动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帮助企业改善和提升经营效益。要在全县广泛开展“企业创新、大众创业”主题活动,引导文化旅游企业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四)全力推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打好“屈原故里、三峡大坝、高峡平湖”三大世界级品牌,突出“三峡大坝·屈原秭归”的整体旅游形象,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区域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实施整体营销战略。要开展智慧营销,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局限,建立集信息指挥、服务、咨询、商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抓好节庆促销,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营销,拓展华中、西南、长三角市场,开发华北、华南、珠三角市场,扩大游船市场,积极开拓境外市场;以长江三峡水道为载体,加强与重庆、宜昌旅游的合作,积极融入三峡旅游长线,全面提高区域合作实效和水平。

  (五)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按照宜昌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领导体制,推动全县上下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面贯彻文化旅游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文化旅游标准体系,创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品牌,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游客和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动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服务业湖北品牌”,为宜昌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共同努力。

  (六)大力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大对文化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文化旅游环境,推动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市场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二是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强化行业管理,实现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的监管,坚决打击扰乱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经营行为。四是文化旅游行政执法要和公安、安全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认真抓好文化旅游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七)优化配置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要根据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创新文化旅游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引进规划、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注重文化旅游人才岗位技能、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提高。要鼓励景区景点、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文化旅游企业引进或聘请高层次文化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工作水平。要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选派在职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专门培训,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本土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要大力推行资格认证、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在岗轮训等制度,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努力提升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七、重点项目

  “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557.24亿元。其中景区开发提档升级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22.65亿元;乡村及特色旅游开发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08.1亿元;旅游公共服务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34.4亿元;旅游交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08.07亿元;文化事业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7.42亿元;文化产业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56.6亿元。(项目库见附表)。

  附:秭归县文化旅游“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